2007-10-27

世界末日的某個角落。

好聽,所以介紹大家一起來聽...
我喜歡「世界末日的某個角落」。

 


2007-10-12

其實這本書似乎還蠻有來頭的:論狗屎。

由於下一次讀書會要選的書和時間遲遲生產不出來,
昨天酒足飯飽夥同一票casual讀書會的伙伴乾脆殺到敦南誠品去挑書,
偶然間發現這本有趣的小書,書名就叫做On bullshit,
(其實我是覺得翻成「論狗屎」感覺就很有份量),
開宗明義第一段作者就說:

「當前文化最顯著的特色之一是Bullshit的氾濫,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
也多少貢獻了自己的一份,但我們對於甚麼是Bullshit卻不見得清楚。」

我當下是覺得很有趣啦..而且輕薄短小,
書寫的英文乍看之下也蠻典雅的,
當作閱讀練習也不錯,
沒想到大家光看到書名就嫌棄他........

引用人家的介紹

「普林斯敦大學道德哲學教授Harry G. Frankfurt是我心儀已久的學者,
最近看到他2005年的新書《On Bullshit》,馬上找來放在身邊。這本近
著奇短無比,總共才67頁,每頁約110字,往背袋裡塞,很快就找不到。」

「每次閱讀Frankfurt總有思想豁然開朗的喜悅,這次自然也不例外,三
人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因此格外舒暢。」

 

然後他其實有翻譯成中文版(驚)!
中文名稱就叫做「放屁!」
還是南方朔先生自己翻譯的耶....(驚驚)
還獲得許多大喀的背書:

# 中研院副院長曾志朗
# 名作家陳文茜
# 台大教授林火旺
# 台大教授黃光國
# 東海大學教授彭懷真
# 名律師李永然
# 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

博客來上還找的到喔,中文版一本打五折以後才一百大洋XD

證據在此

不過英文版就不便宜了,
誠品定價350,是中文版的三倍還有多..orz

啊,我是認真的想找來唸唸看了...XD

 

2007-10-07

[書蠹] 萬歷十五年,毫不起眼的一年。

關於這本書,書背上是這麼介紹的:這平平淡淡的一年內發生的事看似枝微末節,亦被歷史學家所忽略,其實卻在整個明朝歷史,甚至整個中國歷史上,產生了相當深遠的影響。我倒覺得這樣的說法為免有點誇大並曲解了作者的意思。


事實上我覺得作者特別寫出這一年並不是如此因為這一年發生了多少看似小事,但卻暗藏玄機、如蝴蝶效應般牽扯出之後重大影響(這從海瑞一章即可明瞭,事實上主要提出來討論的有關海瑞的事蹟,大多都已是前朝事蹟,只是海瑞事蹟最後兩年恰好遇上了張居正一案,風雲一生最後恰巧也結束於萬曆十五年而已),與其這麼解釋,不如說是這一年恰好是位在一個許多事件交錯的樞紐點上,藉著一一闡釋在這一年前後數年發生與開始的幾件重要大事與人物其間錯綜複雜的牽扯關係,作者試著從許多角度來探討,順勢鋪陳出從「大歷史」角度來看,在這一年時已然能夠些許捉摸到其脈絡的歷史洪流之流向。


萬曆十五年,首輔張居正猝逝後兩年,也是其政治清算正式結束的一年。於是一開始由萬曆與張居正講起,這兩位身為當時朝代無論台面上或台面下的領導與指標人物,作者首先帶出了之後一直再三著力描述的「文官集團」;另一方面也從「皇帝」的角度對照出「皇帝」與「文官集團」各自在傳統政治制度上的角色以及其侷限。


第二章藉著之後的首輔接班人申時正與張居正在政治態度上的多方對照,作者更引入了「文官集團的雙重性格」,也就是所謂「陰」與「陽」的概念,進一步闡述了文官集團的特性與缺點。此後兩章則由萬曆於萬曆十五年前後的表現,寫出整個國家機器如何慢慢發展成為以「文官集團」為主,「皇帝」的角色如何被神化乃至於在象徵及實質領導人中掙扎的過程;對於文官集團,除了「陰」與「陽」的雙重性格,在整個政治制度上無可避免的逐漸形成以「道德」凌駕「法治」,以簡化的「倫理道德」代替其他所有方式來統治這樣一個龐大的中央集權國家,皆從旁作了一個完整的側寫。


於是作者接著寫海瑞,因為他是少數會講究法治、特立獨行於其他所有同僚的古怪官僚,藉此對照出以「道德」統治的帝國下,政治乃至於經濟與社會制度是怎麼樣的日趨僵化;寫戚繼光,從一個充分具有現實眼光的武官角度回頭來看發展到顛峰的「文官集團」,並暗示了這樣的文武發展如何暗示一個龐大帝國的衰落。最後舉李贄為例,將孔孟哲學的影響、唯心與唯物的爭辯等等帶入,從當時哲學思想的角度作了一個補述,藉此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了萬曆、張居正、申時正乃至海瑞和戚繼光等人的事蹟,至此乃將作者對明朝開國以降,至萬曆十五年已然將發展到高峰的帝國制度的看法一口氣貫串起來,作了一個完整的論述。


事實上作者裡頭講述的大多是一件又一件的歷史故事,詳細的程度了可能會到了讓人覺得囉唆的地步,但回過頭仔細一看,又會發現這樣細瑣的一件件歷史公案中,似乎卻又隱含著不得不如此的隱晦相關,這或許就是有賴於作者所強調的,從「大歷史」的角度來看這些事情,才能做到此一地步。也許只有站在超脫於這些歷史事件的角度宏觀地看,才真的能夠發現隱藏於每個事件之間相關的千絲萬縷,但若是沒有對一個朝代的歷史有著如此鉅細靡遺的「小歷史」的瞭解,又如何能夠在跳脫出來後觀察出如此的見解呢?光是這份能夠遊走於「大」與「小」之間的功力,就令人不得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