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7

就像火車遲早要進站,人生遲早要走到這一步。

731 紅包 (為了這兩個紅包,我還特地跑到倫敦的中國城去找…果真是誠意滿點)

雖然人遠在倫敦,完全沒辦法感受現場的氣氛,不過想必現在主角的家裡包括我家裡,應該都正為了這件事忙成一團吧。

真希望我現在人其實是在台灣,唉。

決定要出來唸書時會讓我覺得遺憾而放不下的事其實沒有幾件,我想沒有能夠參加到好友的婚禮就是其中之一吧。

(謎之聲:如果有第二次婚禮的話搞不好就可以參加到了(誤))

  ◇

一直到你認真的跟我說:「我決定要結婚」了之前,其實我壓根完全沒有想到你會是我們班同學裡頭第一個結婚的。

從認識到現在看著你一路不知道該說是精彩絕倫毫無冷場還是跌跌撞撞地從情場中闖蕩過來,還真難想像你突然就走進愛情墳墓的樣子。

如果沒記錯的話,我記得這次的故事一開始是這樣的:

「我考上台北研究所了喔!」 『喔喔,恭喜恭喜啊』

「不過我房子要租在台北縣,就租在樹林好了!」 『啊?為什麼呀?』

「當然是因為可以坐火車通勤啊!」 『嗯嗯…』(真的是這樣嗎…)

幾個禮拜後…

「哈哈,而且我跟你說喔,我發現我們班上有個可愛女生會跟我搭同一班車上學耶!」

『…』(這才是讓你真正想要通勤的原動力吧…)

再過幾個禮拜…

要不是聽說他又跟可愛女生在MSN上聊得很開心之外,就是聽說他這次放假又跟可愛女生(還有一些電燈泡)一起去玩…

然後又過了幾個禮拜…

「我跟你說喔,我又死會了XD…」

『!?』 『是你上次說的那個可愛同學嗎!?』

「對啊XD」

『動作會不會太快orz,啊你們是怎麼在一起的!?』

「ㄟㄟ,其實我也不知道耶,啊就出去玩的時候不知道怎麼地,走著走著手就牽在一起了,回來以後事情就變成這樣了…﹉▽﹉|||」

『…』

再過個兩三年…舊曆新年照例去對方家裡泡茶聊天,當然互虧是少不了的。

『啊你們都在一起這麼久了,大家年紀也差不多了,到底什麼時候要結婚啊?XD』

「唉呀…這個嘛…哈哈哈(尷尬的笑)」

本來我以為這只是很平常大家都很喜歡開的玩笑,其實大家都是嘴上說說沒有當真,結果沒想到過年結束後沒幾個禮拜:

「我跟你說喔,我決定要結婚了!」 『orz..』

當然,對象就是當年那個不小心牽到手的可愛女生。

我這個好朋友永遠是當年那一票同學裡頭,最常有驚人之舉、也是老師眼中的重點照顧學生之一,只是我沒想到連結婚這件事他也是遙遙領先我們其他這票同學(當然,婚禮的排場大概也是空前絕後了吧XD)。

不過我想真正的原因大概是難得可以找到有個人可以忍受他這麼久,如果不趕快定下來,以後要再重找一個可能也不容易吧XD。

只是這麼一來就要辛苦睡睡姐了,未來的日子還請你多多照顧這個傻孩子,哈哈。

PS:我收到的房地產廣告跟我要紅包,雖然我人沒辦法到,不過有我爹娘當媒人作代表了,所以我就奉上一些別的東西聊表敬意吧。為了這兩個紅包,我還特地跑到倫敦的中國城去找…這樣算是很有誠意了吧?XD

這是紅包裡裝的東西,請自行下載列印取用XD。

住宿優待券 Hotel Coupon封面

住宿優待券背面 Hotel Coupon
背面

 

僅此獻上我最大的祝福。
希望你們接下來的日子裡每天都能一樣這麼幸福快樂。我相信你們可以的:)。

 

2008-11-27

THE ESSENTIAL GUIDE TO Becoming a Doctor. 台灣三類高中生也許最需要的一本書。

我很喜歡外文書的一點就是他們講話都很中肯,另外一點就是真的什麼神奇的書都會有XD。

醫生在英國是不是一個特殊的職業,或者說對於念醫學系這件事的在英國有沒有像在台灣這麼特別呢?

請看下面這個連結,他們甚至有這種書XD:
THE ESSENTIAL GUIDE to Becoming a Doctor

books (Google圖書館裡可以看此書的預覽。)

此書在Amazon獲得一致的五星評價XD。

翻開這本書開宗明義第一章我就愛上他了,原因無他,只因為外國人講醫學系實在太中肯。

以下是我試翻的第一段原文:

大學要念醫學系的決定不應該不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在17歲這種年紀時很難知道你是否想要進入大學,更別提要念至少五年以上的書。
  這應該跟家人和朋友討論,但是決定必須是你個人的。在你身旁的人很可能會有各種不同的看法。
  父母和老師們可能會覺得醫生是一個受尊敬的專業並且鼓吹你去走這條路,但一些醫生們可能會勸退你。當你聽到這些建議時,你必需試著忽略他們的意見和壓力,並且試著自己作主作決定。
  沒親身體驗過身為一個醫生的生活,很難知道它到底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都認識根據自己父母都是或是其中一個是醫生的個人經驗而排斥醫學的朋友,相比之下,很多學生在他們自己的家庭生活經驗後,確實決定要跟隨父母的腳步成為醫生。
  雖然相對來說這種情況較為常見,但不要被你的家人說服或強迫來念醫學—這是『你自己的』決定,也是『你自己』後半輩子的生活。」

講完作決定的重要後,第二段第一句一樣中肯到不行。

大學只是醫學生涯中的冰山一角,剩下來四十年的醫學生涯可能會很不一樣。

搞不好會有人覺得是老生常談,這些事台灣的學生怎麼會不知道?不過知道歸知道,有多少人真的把這些話當真?每年一樣不知道有多少17歲的學生在大家的"說服"下選了醫學系。

只有真的走過這條路的人才會知道,這些話真的是字字珠璣呀...

這本書後面同時分析了從醫的所有好處和壞處,然後一路從該怎麼準備申請醫學系,各大醫學系分析,進醫學系以後你的生活會是怎麼樣,一直到畢業後住院醫師訓練的過程、好壞,在醫院各種工作(專科)的生活情況會是如何,全都用一樣中肯的方式敘述給你聽。累就說累,開心就說開心,讓你在資訊最中立透明的情況下去瞭解未來可能會有的一切。
(絕對不會像ptt medstudent版上的資訊一樣,讓你只會覺得醫界生活一片黑暗XD)

這本書的中肯可以到什麼地步呢?舉例來說,career plan裡頭他可以連「不當醫生」這件事也一起討論下去,甚至連"Pharmaceutical Industry"也一起當作一個選項來討論XD

如果每個想念醫學系的人事先都唸過這樣的書,也許他們會更瞭解自己到底是作了什麼樣的決定吧。

其中最讓我羨慕的是,英國的醫學教育裡面原來有個東西叫做"Elective",
可以讓你有一段時間(幾個禮拜到兩個月不等),自己選擇「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的醫療機構去見習…(難道這就是當年我在馬拉威遇到的學生嗎?)。書中順便分析了我們應該選擇developed country或是developing country,到底好壞各自在哪裡。

最後還順便開了一章來講"Working Abroad",書上對於這件事是這樣寫的:

一件全世界都無可避免的事情是:人們生病並且需要醫療專業的服這表示醫生們常常可能到這世界的其他地方旅行和工作。」

(事實上也有一本書是專門告訴你要怎麼樣在全世界的醫療機構找到工作的。)

然後一樣,分析了Working abroad的優缺點,順便還作了個表格。最精彩的是他還順便幫你分析了一下這樣的break會對你的生涯發展有什麼影響,再順帶告訴你,你在住院醫師的什麼階段跑出去工作會是最好的時機!!

看看人家對「成為醫生」這件事的態度,再回頭看看ptt的medstudent版,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們可以這麼中肯的來討論這些事情?

 

 

2008-11-15

Dover海邊。

344 White Cliffs behind the Dover Castle
(多佛最著名的兩個景:第一是White Cliffs,也就是那片白色的峭壁,第二就是我拍照時在的地方,Dover Castle,所以一張照片其實是有兩個重點:Q)

因為算是倫敦近郊的景點,其實已經計畫很久了,但是因為我實在是個懶骨頭的關係,一直沒有成行。這次下定決心不能再繼續宅下去了,於是趁reading week剛開始的週末終於去了多佛Dover一趟。

會選擇多佛的原因除了第一是可以看到海之外,這也是離法國最近的地方,據說天氣好的話可以看到對岸的陸地。我到的時候天氣不算好,不過隱隱約約似乎真的有個東西。如果對國中地理還有點印象的話,應該會記得多佛海峽就是英法兩國間的小海峽(我地理學很爛,所以聽到Dover的時候根本不記得原來這個地方)。

本來是打算連Canterbury(坎特布雷)一起算下去,當作一天的行程,結果一來是對英國火車太不熟悉,二來是當天地鐵又維修,害我繞了一大圈,結果沒趕上第一班車,只好晚了一個小時到Dover。又因為我錯估了遊覽Dover Castle的時間(我以為一個小時就夠了…),結果最後真的來不及只好放棄Canterbury的行程囉。

315 Always Charing Cross
這是有名的Charing Cross火車站。

319 Reflection

旅人。


337 Fireplaces
往Dover Castle的路上,不要問我為什麼有人要放的火爐在路旁,我也不知道。也許是為了像我一樣傻傻走路上山的人吧。


341 Exit of the Secret Wartime Tunnel

Dover Castle其實就是一座面海小山的舊城堡而已,為什麼這麼值得一看呢?其實中一個原因就是在二戰中的顯赫戰績…其中最出名的大概就是英軍在這座小山丘下挖的秘密戰時地下隧道(Secret Wartime Tunnels)吧。

(上頭這張就是Tunnel的出口。不是右邊的鐵欄喔,是左邊有隻手正要關門的地方…果然很secret吧XD)

面海的小山,戰時挖的秘密隧道,不知道有沒有人想起什麼?沒錯,當我聽到這段故事時,第一個想起的就是小金門的坑道…外加現在正好是冬天,天氣又不好,走在道路上裡一直被冷風刮…一整個根本就是回到當年在小金門遊覽的感覺…十分的令人懷念(笑)。

不過平平是戰時坑道,人家的戰時坑道就整理的有聲有色一點(可惜裡頭禁止拍照,沒辦法給大家看真相)。除了把坑道裡的一景一物都想辦法恢復成戰時的樣子之外,在我們行走其中時還會根據每個房間功用不同,播放模擬情境對白,沒事還要轟隆轟隆一下伴隨著燈光閃動,一整個真的十分有在打仗的臨場感!我覺得最經典的是在手術房的情境對白,或許是因為那樣的情境和對白我很熟悉了吧,聽著聽著真的有完全回到二戰時,在燈光不足、設備簡陋的地下通道裡搶救病患的感覺…

354 Secret Wartime Tunnels (Only Entrance)
這就是Secret Wartime Tunnels的入口,感覺一點都不secret(笑)。

367

有去過小金門的就會知道這張照片的重點到底是什麼了…簡直跟從小金門的碉堡裡頭望出去感覺一模一樣呀!差別只在於在小金門看的到是對岸的統戰文宣而已XD

361 View on the Dover Castle
城堡所在的小山丘基本上就是附近的制高點了,view十分的好。

371 Dover Port
下頭的Dover港口一覽無遺。

376 Church on the Hill
在小丘上的古教堂。有種睥睨萬物的氣慨。

384 Car AD
這是往White Cliffs的路上。英國的田野景色真的很像用畫的。我一直覺得這張很像在拍汽車廣告…

390 Destination always appears when you are exhausted
又足足走了半小時,才終於走到White Cilffs。

431
行程的最後,我心想都已經到了海邊的城市,怎麼可以沒有去碰碰海了。於是雖然已經快趕不上回去的火車了,還是把心一橫,往海邊走去。雖然天氣不好,也不是什麼漂亮的海灘,但至少滿足了一下海島國家小小留學生對海的想念。

這世界上每個地方的海都是相連的。

 

 

 

2008-11-12

LSHTM生活第六週。選Module。

R0010450 
(這就是module affair會場的告示板,很簡單可是很實用XD)

大概是因為週記感覺還是寫給自己看的成分居多(應該也沒多少人插得上話吧XD),如果剛好週末有別的事的話,很容易這件事就被我拖到最後才作了…(我絕對不是又再找藉口拖稿,哈哈)。

雖然是這樣,還是把認真的部分跟玩樂的部分分開寫好了XD。

不知不覺在這裡已經超過第六週了,輕輕鬆鬆就打破了我在國外連續停留的最長天數。第五週課程結束後,這禮拜是Reading week,顧名思義,就是在期中放假一個禮拜,讓你可以好好的把之前緊湊課程中來不及唸完、以後可預期會堆積如山的further reading或是其他更多你想讀的東西,利用這段假期好好讀完。

當然這只是說好聽的啦…(茶)。

不過迎接第一個reading week,也正式表示我在這裡唸書的時間,已經過去五分之一了(這裡的學期安排是第一第二學期各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中間夾了一個reading week,然後第三學期只有一半長度,剩下的是考試跟 summer project,這裡有圖為證)。這樣算的話就不免覺得時間真的過得太快,真的是沒有絲毫讓你可以鬆懈的時候,只能把握在這裡的時間認真學習。

第五週的課程不知道為什麼排的特別輕鬆,咻的一下就突然上完了,感覺沒在腦海裡留下太多東西…而即將邁入reading week的第一件重頭戲就是選"Module"。就像我之前提過的,這邊的課程設計叫做Module,每一門課就是一個module,時間設計上就是會在一段固定的時間內密集的上完。以之前提到的學期時間來說,其實第二學期(Term 2)就是以reading week為界分成上下兩部分,分別是C跟D,然後每個禮拜再以星期三中午為界,前半段就叫做C1,後半段就是C2,以此類推還有D1、D2、E1、E2。選課的話就是直接在C1這時段選一個module,其他每個時段也選一個,批哩啪啦一下子六個就選完了,也決定了你這一年剩下來的全部課程。

聽起來是十分簡單易懂!不過選起來就沒有這簡單了…主要的原因就在於:這些課程看起來實在都太誘人了!!每一個時段幾乎都同時有兩三門以上的課讓人看了會流口水,恨不得可以每一門都去上…而且又因為我們這個program實在選擇太廣的關係,從lab,public health(包括health economics/politicss),乃至clinical medicine、epidemiology幾乎全都有我們可以選的課程,五花八門更是令人難以下決定。

選的過程也很有趣,基本上學校在選課設計的這部份我覺得是可以給一百分的。一來是資訊完全透明,從註冊第一天學校就會給你一本學生手冊,裡頭先是洋洋灑灑列出所有部門在學校裡有開的所有時段的所有課程。然後再列出你所屬的program裡頭預設你應該選的必選、建議選修以及其他選修。每一門課都會有一份簡介,裡頭從開這門課的課的原因、目標、授課大綱、課程設計方式、課程內容一直到所需學習時間(包括課堂上和課堂外)以及評量方式,全都直接寫在上頭。

也許有台大的學弟妹們會覺得這些東西我們的選課系統上也都有啊。的確是這樣,不過差別就在於,台大的選課系統上每個欄位都有,不過通常是每個欄位都空白…而且另一個問題是,這邊的老師們是上頭寫了什麼就真的做到什麼,不過有的時候台大選課系統上的資料是「僅供參考」而已,其實更可靠的資訊往往還是前人的心得分享。

不過也許在數年來的建議和爭取後,現在應該有改善了吧?(畢竟我需要選課也是好久以前的事了…(遠目))。真正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學校還特地為了選課這件事,辦了一個叫做Module Affair的東西,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讓你有機會更瞭解這些課在幹嘛,以便做出選擇的活動。

在去參加之前我還一直在想,全部的課搞不好有好幾十種,一個兩個小時的活動要怎麼排時間才能讓Module organiser有機會把這些課全部對學生解釋清楚呢?想必只能隨便帶過吧,不過既然好歹也是個機會,姑且去之。

結果進到會場一看我就笑了,果然是認真的學術研究單位會設計得出來的活動XD,會場裡頭的布置就跟當年科展沒兩樣XD,只是大張的poster現在都小而美一點換成了A4規格的投影片而已。基本上就是在會場擺滿大海報板,每門課程可以分到到約一塊至半塊板子,然後要怎麼呈現課程內容讓學生知道看各自發揮了,更有趣的是每門課的organiser就直接站在板子旁邊推銷,只要你對課程的設計,或是上課的方式有問題,都可以直接發問,甚至還可以直接問「你們這門課學得到什麼呀?會不會都是一些理論而不實用的東西?」,「這門課是以實作為主呢,還是會有很多學術的東西啊?」,「我想要學的是什麼什麼,在這門課學得到嗎?」,「你們這門課看起來跟另一門很像耶,兩門課會有什麼差別嗎?」等等學生真正關心但是選課系統介紹上不見得可以看得出來的東西。事實上我十分喜歡這樣的活動設計,因為他真正解決了所有我在看課程介紹時會有的問題,也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學生在正式上課後覺得受騙上當的可能性XD。

不過話雖如此,其實我和其他同學們在參加過後的最大感想是:雖然知道了很多實用的資訊,但是更難選了…orz。

會覺得難選是因為選擇實在太廣,除了lab的東西是我實在沒有很有興趣去碰的,而臨床的課怕跟之前上的重複太多就沒意思之外,public health跟epidemiology對我來說都是很有吸引力,應該也會很實用的東西。而除了領域不同,授課方式也是問題,有的課程就是典型的lecture加上seminar,而有的課程就是標榜以group work為主,因為他們覺得這才是從事國際衛生,例如在WHO工作時你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告訴你你有多少資源,然後跟你合作的會是哪些人,給你一個目標,剩下的全部都靠你們自己發揮組織能力合作完成他。甚至連課程針對的背景都難以選擇:同樣是針對傳染病控制的公衛課程,一個是以開發中國家為背景,針對他們的問題下去作討論;另一個則是以已開發國家會遇到的問題為主,如surveillance、vaccine政策之類的。雖然講到國際衛生大家都會想到是要去開發中國家,不過其實有很多問題也是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會遇到的,外加台灣其實算是半個已開發國家了,其實這些東西回到台灣也還是很實用,這麼一想就更難選了…

選課的過程讓我覺得好像又回到金馬影展選片單時候的那種感覺…一開始都是草草看完簡介,勾了一大堆看起來很喜歡的,然後蒐集時間資料,調查到底哪些OK哪些會衝到,最後又一遍又一遍的重看所有的資料,最可能最不喜歡的開始刪,一路刪刪刪刪到終於好像有個比較確定的結果出來…雖然今年沒有影展可以看很傷心,不過就當作有勉強回味過那份感覺吧(茶)。

 

 

2008-11-01

Halloween Party!! (好吧,這是週記W5)

 
(這是Gram (-) bac...)

上一篇週記才結束沒多久,沒想到馬上又是下一篇了(汗)。

本週依舊風平浪靜,沒有什麼大事發生(台灣倒是看起來很精彩的樣子orz),所以就記點有的沒的好了。

這週末正好是西方人一年一度的大事之一:Halloween,每個人不知道為什麼都十分期待。除了學校自己的學生會辦了一個Halloween Party之外,我們班上非常有活力(是真的很有活力,social activities的通知源源不絕…)的同學們也自己準備了一個小小的Halloween Party,然後又說什麼既然我們是CID(是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不是那個CID),那不然大家就各自挑個跟傳染病有關係的病毒、細菌還是什麼動物之類(例如可能傳染伊波拉病毒的蝙蝠…)來扮好了,一整個搞的很high。

雖然從來沒參加過Halloween Party的我為了到底應該扮成什麼樣子而著實苦惱了一陣子,不過因為實在太好奇同學們到底會打扮成什麼樣子了,還是硬著頭皮跑去參加XD。

結果我的這群同學們真的很可愛XD,party中可以看到的有:一隻寫著VZV的雞(Chickenpox)、Ebola bat、某種細菌(我想應該是Gram negative的桿菌)、某種老鼠(我猜是Lassa fever)、最屌的是還有個bubonic plaque鼠疫)...當然還有很多不照規則玩的不乖小孩啦(像我),所以還可以看到女巫、水手、海盜、鬼盜船船長、夏威夷女郎等各式各樣的角色跟一堆傳染病混在一起。喔,忘了說,還有一顆超應景的人肉大南瓜XD。

我只能說當我經過學生會辦的Halloween Party,見到打扮清涼的火紅小惡魔女郎(背上還有一對俏皮的小翅膀)時,突然覺得我們自己的party真的是歡樂到不行,哈哈。

(實在是沒有相機可用><,只能用老舊數位相機加減拍了幾張大家就加減看吧)

 DSCN3423
(VZV Chicken)


(死神)


(超級大南瓜...)

歡樂的說完來說點正經的好了。

這禮拜又有一個醫生來幫我們上STI(Sexual Trasmitted Infection)的課,他一樣本來是受醫學訓練,後來在LSHTM唸完書,剛好有個工作機會,於是就一直在學校裡頭待下來了。

雖然他講的是STI,不過在他的講課裡頭提到一個東西我覺得十分有趣,叫做Syndromic management(其實我不知道正確名稱是不是這個)。這是用在一些沒辦法有充足的醫療資源,有人總是可以幫忙做出正確診斷、給藥治療的地方,一種據說很有效的方法。大致上就是按照常見的一些症狀組合(也就是症候群),替每一種設計簡單的診斷流程圖,以及該如何治療的步驟。所以受訓練的人就可以依照這些簡單的流程準則在沒有辦法馬上獲得專業協助的時候,做出初步的治療。

聽到這裡不曉得有沒有人覺得很熟悉?沒錯!就是我們之前在Namdroling時做過的事情!沒想到原來他有一個這麼專業的名字…而且原來這樣的方法也是獲得WHO推薦的,之後更可以設計一些方法去對這些東西作研究或是評估,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東西可以作。所以兜兜轉轉,其實我們當初就已經是在作這樣的事情了,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除了之前提到的那些之外,其實一邊在這裡上課的同時,我也一直在尋找會讓我感興趣的,之後真的能夠嘗試著一直坐下去的事情。不過說實在的,我現階段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我真的很想當個醫生。雖然現在不用在醫院被操可能是件好事,不過這些跟臨床關係比較少的課上多了,不知道為什麼我反而有點想念起在醫院學習的日子呀…光是紙上談兵沒有辦法接觸病人有時候感覺有點空虛。而以我到目前為止最喜歡的兩堂課為例,其實這兩位醫生後來也都離開臨床工作了,這多少也讓我覺得有點疑慮。

禮拜四晚上我唯一的正牌醫生同學帶我到St Thomas醫院去踅了一圈。這醫院據說是倫敦第一大醫院(也真的是很大一間…),不過外頭看起來頗歷風霜,感覺跟寶山醫院有點像。不過裡頭就真的是差上太多了…明明是老醫院,不知道一整個新到不行,空間寬敞明亮,感覺根本不像是醫院。走到一半突然裝潢風格略微改變,變的比較溫暖舒服,一問之下果然是兒童醫療大樓,不過即使是如此,還是帶著一點現代感的可愛,而不是單純的幼稚走向。

雖然外表給人的感覺不同,也許因為同樣是醫院的關係吧,總有種回到某個曾經很熟悉的老地方的感覺,讓我多少又懷念起在醫院的一切。不過稍微想像一下如果現在自己是在醫院工作的話會是什麼樣子,我就決定還是回到現實乖乖把我的書唸完了XD。

最後,話說這禮拜我的tutor正式地要我寫篇essay出來了。因為我之前實在沒寫過類似的東西,我就直接問「我沒寫過怎麼辦?可以教我一下嗎?」,結果講了一大串,結論是根據他的說法,這essay寫出來應該是可以視為一篇小的review paper來看…聽得我都不知道該開心還是該難過orz。而且主題要我自己挑有興趣的來寫,這對我來說真是件高難度的工作呀…目前我是打算在Dengue跟TB中選一個來討論,不過到底要怎麼選還真是很讓人頭痛,只能希望船到橋頭自然直了(茶)。

 

 

 

2008-10-29

小小留學生生態觀察日記W4 @LSHTM

結果還真的寫到第四個禮拜就拖搞了…

也不知道為什麼,上禮拜的後半段開始覺得有點悶。也許是因為到倫敦正式滿一個月了,上課也上了三個禮拜,新鮮感消失了;也許是因為看了強者某網誌,回頭看看自己實在還差得太遠,感覺突然有點洩氣;也許是因為看到一樣曾經在國外唸過書的人寫的文章,雖然寫的跟台灣完全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突然無可救藥的想念起台灣的一切來,然後轉頭發現自己真的只是一個人在這裡的這個事實。

也可能只是一個月固定會出現一次的週期性心情低落而已。

週末時和同學約好了去看the Tower of London,據說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不知不覺世界遺產攻略數目又加一),不過似乎不是記載什麼好的歷史就是。

如果對倫敦觀光有點研究,就知道參觀倫敦塔其中一項重點就是,有大鑽石看!

倫敦塔的珠寶房裡頭收藏了倫敦皇家使用過的各種精緻的貴重物,例如歷屆國王女皇的皇冠,皇家權杖,湯匙之類,只要是皇家使用過的東西,幾乎全都是用黃金打造,然後上面鑲滿五顏六色令人眼花撩亂的珠寶,閃耀的直叫人頭昏。據說還有顆世界最大的鑽石。真的是沒有親眼看過這些珠寶,不會知道為什麼人們這麼喜歡他們…

不過看著這些珠寶,我不禁想著,到底是為了什麼,英國的人們可以輕易的收集到多如牛毛的珠寶來裝飾他們的皇冠、權杖、寶劍(這些就算了,連湯匙都裝珠寶是怎樣),明明英國本身是這麼一塊貧瘠到不行的土地…我想答案很簡單:「殖民地」。仔細看珠寶的介紹就會發現,很多都是從當年的殖民地運回來的。看著皇冠上密密麻麻的寶石,我想也許我可以想像當年英國人發現他們可以「殖民」這件事時有多麼興奮,應該是有如進到一座寶山裡頭一樣開心吧。無怪乎英國艦隊在之後立刻食髓知味的席捲了整個地球。也不難想像當手握殖民地如此無窮無盡的資源時,當年的英國到底可以多麼意氣風發。

回到學校生活上來,也許就跟我一開始提到的一樣,上課上到第三個禮拜,一方面是新鮮感逐漸消失,一方面也是體認到更多事情,所以這週的課上著上著,常常我的思緒就會不小心不知道飄到哪裡去。

前幾個禮拜因為畢竟是蜜月期,說來說去好像都在說優點,那麼這禮拜就講點缺點好了。

一開始我好像提過這裡的研究還是課程本身就真的是很「國際化」,很多東西雖然英國自己沒有,不過還是有人在做在研究,感覺就是真的放眼全球。不過課上多了就會發現,其實這只是「英國的國際化」而已。

課堂上講到疾病的流行區域、研究工作、或是推動專案的地方,其實很大一部份都還是跟當年日不落國的殖民地息息相關,例如常常可以聽到的幾個地名:奈及利亞 Nigeria、烏干達 Uganda、獅子山Sierra Leone甘比亞 Gambia,幾乎全都是之前英國的殖民地(事實上我一堆非洲同學也都是從這些地方來的),聽久了就會發現其實很少可以看到跟亞洲或是東南亞有關的工作,有的話可能也是在馬來西亞、新幾內亞一帶吧,唯一的例外大概是印度(不過一樣都是前英國殖民地呀orz)。

所以與其說這些工作是「國際衛生」,不如說這是以「大英帝國」角度來看的國際衛生,同樣是國際衛生,可能以美國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國際衛生工作,又會是另一種角度,著眼的地方、關心的疾病與國家也不一樣,畫出的地圖也會截然不同。英國有英國版的國際衛生,美國有美國版的國際衛生,中國大陸也可能有自己一套不同版本的國際衛生,事實上是一個國際衛生,各自表述。

發現這點後我才真正體認到,為什麼有些人問他怎麼會選擇這所學校時,他的答案會是「我想看看與美國不同的觀點」。

不過這也表示,其實大部分的同學們都是因為自己生長的地方,或者以後想工作的地方跟英國有所連結所以才來這裡唸書的,亞洲學生少得可憐(除了日本最多,不過日本人也是不知道為什麼似乎很喜歡到非洲工作的一群)。

(事實上除了跟前殖民地的連結之外,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因為WHO總部在日內瓦的關係,WHO跟歐洲的連結還蠻強的,這也表示號稱執歐洲公衛牛耳的我們學校其實和WHO的關係也很密切。)

所以這就呼應到羅一鈞學長之前的留言了。其實台灣不是沒有特有的疾病,也不是沒有值得端上國際台面的東西,其實真的要講的話,台灣也絕對值得很多人來這裡推動疾病防制計畫,或是作某某疾病的流病研究,只是台灣沒有跟國際(說是國際,其實往往就是那幾個大頭啦)接軌而已,只是單純的被忽略於眾人的眼界之外。我們既無法靠邊站,也沒辦法自己硬幹(ex中國),因為我們甚至連是不是一個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都沒人知道。

這多少也讓我對未來感到困惑起來。我可以在這裡很努力的學習,試著伸展我的觸角,甚至想辦法往眼前所有可能的方向去發展。不過這麼做的結果,一來是會十分辛苦,因為對一個連離開英國兩天都要申請兩天簽證的人來說,這並不是一個自由度很高的世界,而且幾乎等同要向完全未知的地方奮鬥。二來是這樣一來要能跟台灣作連結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包括生活、家庭和工作都是),因為台灣先天上就不被參與在這個世界之內。最後則是如果我選擇回到台灣的話,在這裡的經驗到底可以對我以後在台灣想作的事情可以有多大助益?我不希望這一年來這裡就只是單純的長長見識而已。

(講著講著又覺得其實這就是逸如之前說過的東西XD,只是時地背景換成英國而已)

其實讓我對未來感到困惑的地方還有很多,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不過上課時間到了,這禮拜的週記就姑且留下一點尾巴吧,留點東西給之後的週記用,反正再過三天又要準備寫下一篇了…

 

 

 

2008-10-18

小小研究生生態觀察日記W3 @LSHTM

每個禮拜除了上課、上課、上課之外,還是上課,說實在的,週記寫到第三週我就忍不住覺得自己開始江郎才盡了…雖然我的文章主要都還是寫在BBS的個人版上啦,不知道有多少人收看的是部落格,不過如果大家有什麼想看的就麻煩說一聲吧,才不會我講來講去都是差不多的東西(笑)。

    ◇

或是真的是一開始不敢操我們,雖然先前在International student welcome做經驗分享的學長姊們總是說這裡的課重到不行,但前兩個禮拜下來倒沒有想像中可怕。

結果就在我這麼想的時候,這禮拜的上課時數就破表了…每天從早上九點半準時開場,一路上到中午十二點半,休息一下讓大家吃個午餐,然後下午兩點繼續上,上到傍晚五點才讓大家充實的回家…禮拜一到五下來,只有禮拜三因為我終於有一門課不用選,所以可以三點提早回家,不過另外兩天因為我跑去上英文課,結果得一路奮戰到晚上七點才能夠回到我溫暖的房間。

不過課雖然排的滿,裡頭教的東西卻讓我不知道該說是進度太慢呢,還是趕得太快。總之在這裡上課學習的感覺跟在台灣就是一整個非常不一樣。

以lecture為例,其實我們每天真正的lecture最多也只有兩三小時,如同我之前的週記提過的。而在這兩三個小時裡頭,其實真正有特別被強調,重要到不行,一定要學起來的觀念,一堂課下來最多也只有兩三個、三四個。比如說我這禮拜的經濟學課只講了邊際效應、邊際效應遞減,和一點點最簡單的Marginal Analysis;流病一堂課可以只講Risk/Rate Ratio,Risk/Rate Difference,和一些應用(上過系上流病課的人就知道,其數學運算有多麼簡單,以至於台灣的老師都可以在兩三張投影片內教完…)

但是要是因為這樣就覺得課實在是太簡單了(這些東西一個醫學系大四的學生應該都會),倒也不是如此,我覺得真正精彩的地方是在於他們怎麼利用各種問題的設計,讓你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會自然而然的對這些觀念一而再再而三的反芻應用,進而真正懂得怎麼去活用這些觀念。

坦白說,我就是當年那個完全覺得Risk Difference只是拿A去減B,這東西簡單到小學生都會算,幹嘛還要特別煞有其事的拿出教一遍的糟糕學生…XD,有時候寫著寫著都不免懷疑,到底是當年老師沒把我教好,還是我真的太混了XD。

不過我覺得其實也不是台灣的實習課設計的太差,而是當時我大部分關心的都只是「答案」而已,看到題目問好像就是要你算risk difference,就直接跳到怎麼把答案算出來,然後解決了事。所以才會覺得這道問題只是簡單的減法而已,沒什麼大不了,事實上在決定要使用這個簡單的減法背後可能有很多有趣的想法(例如為什麼不乾脆只用除法呢)在裡頭,只是這些過程往往被只想要「解題」的我給忽略掉了。

又如同這禮拜我最喜歡的一堂課,是一位具醫學背景的流病學者來上的,內容是在流行爆發時如何進行調查及設計對應方案的原則。早上把課講完以後,老師就拿出了一套設計好的教案,一樣是以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內容就是以真實發生過的案例為背景,敘述在非洲某個地方爆發過的一次未知病源的流行,從一開始甚麼都不知道,只知道一下死了很多人開始,先問我們會想要知道甚麼樣的資料,然後再給下一階段的資料跟問題,一步步抽絲剝繭的帶我們如同實際經歷過這個案例一般的去實踐先前課堂上講述過的原則。

事實上這些原則也沒有太多特別的地方,如果只是要考試得高分,把列出原則那幾張投影片背一背,其實整堂課的內容就差不多了,不過搭配上設計好的練習和討論,整堂課頓時就變的充實到不行。我覺得這就是這裡教東西跟台灣教東西不太一樣的地方。

講到這裡就突然發現,原來反對共筆的確不是沒有原因的耶,因為共筆就是間接鼓勵我們可以「只把重點投影片背下來」這種學習心態的幫兇之一。不過說實在的,如果只是以lecture為主的授課,的確就會讓學生有種「反正我只要有把老師講的到重點學起來就好,是不是實際上課是其次」的想法,相反的,因為在這裡上課往往之後跟同學的討論才是有趣的地方,一來就不會讓人想翹(翹掉太可惜了),二來則是連帶的即使lecture都已經先把投影片跟重點NOTE都給你了,你還是會想要去聽,才不會感覺沒辦法融入討論課裡面去。

上完這堂課我還特別跑去問老師,對一個有醫學背景的人來說,參與這樣的工作時是不是需要具有很好的流病訓練會比較好,結果老師的回答果然是「當然囉」XD。這不禁讓我想起某學妹說的:「醫生念流病很好、很讚!會很有前途~」

這禮拜也認識了不少新面孔。首先是我的personal tutor,提供一對一專業指導(羞)。其實他很年輕耶,因為他其實剛從LSHTM拿到博士學位不久而已,不過他是負責我們課程的大頭目的門生之一,辦公室就在教授對面…所以學生有什麼問題可能也可以很快就被教授知道吧XD。第一次見面還算是相談甚歡,感覺他也是具有某些典型的實驗室性格,十分的溫文儒雅XD,雖然他第一次見面就跟我說要我之後馬上試著寫一篇essay(其實我還真的沒認真的寫過)來練習看看,這導致我是既期待又怕受傷害。不過我覺得真正有趣的是他目前的研究重心是在於Trypanosoma cruzi(中文名是克氏錐蟲)的基因變化耶,這可是在台灣除了寄虫課幾乎不可能聽到的名詞…

然後禮拜三中午的seminar是請來研究Lassa fever拉薩熱)的老師為我們做介紹。這在台灣大概也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病了吧,更不用提會有多少人以他為研究主題…不過在這裡的確就是會有這麼多人拿這些病作為奮鬥的目標。我想這就是差別所在。

因為第一學期都是些核心課程的關係,所以其實有很多其他碩士課程的學生都會跟我們上一樣的大堂課,例如Public HealthPHDCPublic Heal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或是TMIHTropical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Health)的學生,因為我們學習的領域會互有重疊,所以都可以常常遇到。結果禮拜三中午下課的時候一聊才發現,原來這兩三天一直跟我同一組討論的一個德國醫生,居然在MSF工作過耶!不過他也真的是有考過那張熱帶醫學的證書…看來是沒有機會可以偷懶了XD。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的同學們大致上可以分成幾類:第一,有醫學背景,當過醫生的:通常這類同學年紀都會比較大,不過工作經驗也豐富,來念的話多半是以PHPHDC為主,因為他們會想念得更廣一點;而像我們班上,其實醫生是超小眾(連我在內只有兩個正牌醫生,其他一個是護士,一個是才念兩三年的醫學生XD),大概一半的人是大學都是念生物、微生物或是公衛等相關領域,然後有的是大學畢業就來念,有的是在NGO或是哪裡工作過一陣子才又來念(話說回來,就算工作過兩年才來念,也還是比我年輕…),有的反而是嫌自己之前念的太廣,所以想念的窄一點…

總之世間人百百種,所謂的國際衛生也是如此,這只是一張大傘,每個人在底下都有其不同的想法跟決定,端看自己興趣該如何發展而已。

最後一週的課程結束,同學們照例去找bar聊天,不過這次居然給我選了一個很有情調的bar,桌子是擺在某學院的頂樓陽台上…一邊聊天一邊差點沒給凍死。結果這禮拜都在講台灣的事情,因為我們班有個同學是摩門教徒,之前被派到台灣兩年過。根據他的說法:「我聽到要去的地方是『台灣』時,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東西!」,不過現在他的中文說的實在是讚,回到美國後還會自己去找中文的podcast來聽之類的,一整個很認真。有的時候聊著聊著他乾脆用中文跟我講,這讓旁邊的西班牙同學覺得十分有趣,還要我們多講一點,因為他這輩子可能最多只在電視或電影上聽過演員用中文交談…XD。

話說到目前為止,似乎已經有三個還是四個人說也許可以跟我練習中文了,不過其實我常常在想的是,其實我想練的是英文呀…

然後因為台灣在英國同學會今天要辦個台灣小吃節,我跟該同學提了以後,他十分的有興趣,所以我今天要帶著會說中文的同學去吃台灣小吃了XD,希望台灣小吃在倫敦也是一樣好吃!

題外話:前幾篇週記有張章魚燒的照片,就是SOAS的日本社團辦的日本周時賣的,路過看到時我感動到不行,沒想到居然可以在倫敦吃到章魚燒…雖然很貴,不過想到這以後一年可能都吃不到了,還是忍痛買了一份。雖然賣相比起我在台灣看到的實在醜上太多,不過居然出乎意料的美味!!我想去台灣小吃節應該也是差不多的情形吧,哈哈。

 

 

2008-10-11

開學第二週。

Image000 Image001
(這是用手機拍的宿舍和校園即景…在這裡洗照片太麻煩了,聊勝於無吧。)

我很認真的想要想個不一樣的標題了…不然說實在的,每個禮拜在標題數第幾週真的有點給他無聊…

雖然號稱是開學第二週,不過實際上這週才是真正課程的開始,也就是說,從今天開始,我得要開始接受每天數小時以上的英文課程連續轟炸了…不過英文的問題之後再提,先稍微講講這裡的上課方式好了。

我也不知道是全英國的學校都會這樣呢,還是我們學校比較特別,總之我們的選課很簡單,比起當年在台大選課還要第12345678外加ABCD的算時間卡位,這裡的課(其實他們稱為module,因為我們可以選什麼課其實都是一個module一個module設計過的,時間先天上就卡的十分巧妙,根本不用我們自己操心…)十分乾脆,一門課就是一個半天,早上或下午,又因為第一個學期是核心課程,基本上我們能選什麼都被設定好了,所以根本也不用擔心主要的幾門課會有撞時間的問題,選課單(沒錯,雖然IT設備很高級,不過我們還是用很復古的選課單)上面已經列好你可以選的選擇,打幾個勾交出去選課就結束了。既不用煩惱通識怎麼選學分才夠,也不用擔心課太熱門選不上。

(其實我強烈的懷疑前幾堂課教室一直在第一堂課前改過來改過去的原因,就是因為隨著選課人數的破表,所以我們要換到更大的教室去…)

乍聽之下,一門課就是一整個半天,好像上起課來會累死人…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這也是我覺得這裡的教學跟台灣最不一樣,也最有趣的一點:那就是所有的課程設計基本上都是一半上課(Lecture)一半討論(Practical group或是Seminar),基本上設計都是一開始先給你上大約一小時的課,然後下課半小時,順便讓你有時間散步到practical group或seminar的教室(沒錯,就是得要空半小時才夠…詳情容後再述),然後再開始後半段的討論課。

上課的內容就是一般的上課,至於討論課的內容就五花八門隨設計課程的人怎麼發揮了,但是絕對是跟之前上課的內容有點關連(講到這裡就讓我想起當年的大體跟大體小組討論…),等於一半的學習是你上了一小時的課,剩下的另一半就是讓你馬上試著從他們給的習題或個案討論中去應用前一個小時學的東西,自己做習題並且跟同學討論互相推敲學習。討論課時會把全部人拆成10-20人左右的中組,討論課進行時也許再拆成4-5人的小組,於是所有的人都很難在討論時裝死…事實上很有趣的一點是,其實根本也不需要擔心有人會裝死,因為大家真的都還蠻愛講的…這跟我在台灣上過的小組討論實在是差上太多(我只有大六以後的類似討論課才覺得真的是在討論東西),大家似乎都十分習慣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針對彼此不同的想法激辯或溝通,可能他們從小就是這樣上課吧。

像昨天一整天教授幫我們安排了TB(Tuberculosis,結核病)的課,早上就是由三位TB的專家先幫我們上課,這三位一個是現在在秘魯Peru推動TB的防疫計畫,一個是自東南亞、南亞的TB專家,也在印度推動過TB的計畫,另外一位我忘啦…不過這位講的內容才是我覺得最有趣的,她講的是Socio-economic status與infectious disease,也就是TB的關係,之前完全沒有人會講到這種…其他兩位講的也十分精彩,從最基本的TB介紹到TB的防疫可以怎麼做,又會遇到什麼問題,為什麼一直效果不如預期,一路講到抗藥性跟防疫政策的關係等等。只能說聽了一上午的課之後,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TB會是這麼現在熱門的題目,因為裡頭實在牽扯太多東西了!其牽連之錯綜複雜,每個環節都值得大家努力上七八年吧…而且就我一連串聽下來的感想是: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問題真正被解決…

下午就是一整個開放大家自由討論,講者讓大家針對早上的課程繼續發問一會兒之後,就大概把大家分成四組,分別丟了兩個題目給我們,題目大致上就是簡單敘述了一個情境,例如我們這組的情境就是一個低收入的國家,據當地報紙說法,HIV感染比率日漸提高,而這個國家的聚落主要都是散落四處的小社區而已,人民又習慣四處遷徙,北邊還有鄰近國家跑來的難民居住的難民營等等,就只給了簡單到不行的敘述,然後要我們試著討論要如何設計TB的控制計畫…到底要做什麼全都要我們自己設計自己決定自己想,一整個自由到不行。

當然題目底下還是有給一點點引導啦,例如我們覺得TB會不會是一個問題,是的話優先順序又是如何等等,如果照我之前大二到大四的小組討論經驗的話,大家看到有這些問題正好,就馬上題目分配分配,每個人負責一題找出答案然後簡報一下就可以了。不過我們這組討論起來完全不是這樣,題目給的條件設定少到不行,很自由,大家就真的天馬行空地開始大發議論…例如講到應不應該針對哪些人設計防疫計畫,一下這個說應該要針對難民營下手,一個又說應該針對當地居民,另一個又說應該針對會到處遷徙的族群,每個人都洋洋灑灑一大篇理由,搞到最後45分鐘結束我們連那些引導問題都回答不完,還差點來不及整理我們的討論內容好報告XD。

所以要說課表好像很滿嘛,又不是真的這麼滿,因為你不是坐在座位上聽一整天的課,有很多時候你是需要念點資料、動一下頭腦,然後跟同學一邊解釋一邊辯論一邊溝通的,所以一整天下來也不會覺得很緊湊…

要在台灣真正做到這樣的課程設計,我想應該還是很難吧。一來LSHTM雖小(只是一個衛生與熱帶醫學院,人員編制我想絕對不會比台大醫學院加公衛學院來得龐大,當然學生也不會有我們來得多啦…),不過他們在「教學」這塊上的投入真的是有目共睹,之前曾提過,我們program有四門核心課程可以選,分別是basic epidemiology、extended epidemiology、health economics跟health policy,這四門課全都有討論(實習)課,每門課至少都是分成十組甚至更多,而每個討論小組都會有一名討論教師在一旁給予指導,每個禮拜都是這樣…其人力資源投入之大不難想像。其次我覺得真的就是一個風氣問題,在這裡上課,就是會讓你覺得提問題是很自然的,老師也都很喜歡你問問題,甚至不問問題還會覺得很奇怪,每堂課上完幾乎都還可以有一二十分鐘都在回答同學的問題跟討論,大家也很習慣發表意見。在台灣真正能夠讓我有這種感覺的課堂,實在是少之又少…

結果回顧正式上課第一個禮拜,讓我覺得最困擾的就是語言問題。老師的上課內容還好,至少內容抓到八九成應該還沒問題,雖然很多時候我常會擔心自己又漏聽了什麼小細節…不過如果老師講到一半突然叉題,或是同學突然提了什麼問題,往往就很難抓到他們到底在講什麼了…,尤其英語為母語的人真的是一點都沒辦法體會母語非英語的人的痛苦,講起話來之快的…不過我暫時也還想不到什麼辦法好解決這個問題…

話說回來,有時候我也會想,對一個幾乎沒上過英文會話、聽力甚至口說課(說實在的,我的法文會話課搞不好都上的比英文還多= =,所以我的法文遠比英文爛但是敢講…),空中英語教室沒聽超過三天就半途而廢,生平第一次跟第二次比較真的會長時間用到英語是在馬拉威跟黑人(一樣非母語)跟印度藏人喇嘛(還是一樣非母語o.O)的人有一搭沒一搭溝通的人來說,就這樣直接把自己一個人丟到倫敦來,或許也是很不怕死…我甚至覺得念碩士搞不好還遠比念博士有挑戰性= =,因為這裡的碩士得每個禮拜上滿禮拜一到五扎扎實實充滿演講和討論的課,而博士一來課修的極少,平常做研究龜一點也只要跟指導教授哈拉就好…

在申請學校前,我的確有想過自己的英文好像沒有想像中好,要是沒申請上那就再多念幾年英文再出來也好。但這種想法馬上因為我覺得就算我在台灣再住個十年,我也不可能多認真去精進自己的聽力和口說而被否決掉了。不過這樣半調子的英文就跑來的結果,就是當課程簡單一點或是已經是我之前摸過一點的東西時,就好像是在上英文課一樣,然後如果講的太難或真的太閒聊,我又會因為感覺沒有聽懂每個字而覺得很不踏實…在前兩天真的都是一些很基本的課程(好吧,說穿了就是對我來說太簡單XD),我甚至感覺自己根本是來這裡上一門超巨大的英文課…XD

結果上到最後覺得最踏實的一門課居然是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因為裡面幾乎所有的內容都是我絕對聽的懂的XD(也因此我才發現,其實那些我沒抓到內容的閒聊,似乎也真的只是在閒聊…XD),一整個聽起來就很有成就感。

(也因為這堂課,我發現我似乎是班上唯二的有牌醫生之一…(汗))

不過這樣偏臨床的課程也有有趣的地方,那就是雖然台灣號稱熱帶國家,甚至是熱帶醫學發源地(這是真的,不過還是詳情後述XD),可是在我們的醫學臨床教育上,真的是完全沒有在注意熱帶病這一塊…寄生蟲跟一些台灣幾乎看不到的傳染病,大二大三照本宣科非上不可的上完後,之後就幾乎不會再提起他了。結果在冷的要死的倫敦完全不是這樣,只要討論到傳染病,寄生蟲跟那些少見的傳染病一定也會被提出來講,雖然他們當然不會被歸在最常見的病那類,但是絕對也不會忽略。例如講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的課,最後居然還會煞有其事的講到ascarisis,strongyloides還有paragonimiasis…除非在之後認真的在醫院聽ID conference,一年也許可以聽到個幾次,不然我想這些名詞應該幾乎不會出現在任何肺部感染的內科課程投影片上吧…

對熱帶的台灣來說,這些都是罕見到根本不需要注意的疾病,反而對英國人來說卻是值得正視的鑑別診斷之一,這真的是很有趣的現象…事實上在這裡兩個禮拜下來,我聽到看到的寄生蟲和罕見熱帶傳染病名詞次數,大概比我大四到大七全部加起來都還要多吧XD。

事實上英國本土是不見得真的都會有這些案例出現的,不過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SHTM卻是公認世界上最好的熱帶醫學院,我想這是值得我們好好想想的。也許這些病在台灣的確也真的不是那麼常見或主流的疾病了,但位在溫帶的英國都可以發展得這麼好了,台灣事實上應該具有比英國更好的條件可以在這個領域大展手腳,就算先天上累積的資源跟優勢就先輸一半了,但至少在熱帶醫學院大家只知道倫敦跟曼谷的現在,要成為世界前三名絕對不是什麼難事吧,絕對比進入世界百大還要來得容易…更何況我們跟附近的東南亞、南亞國家這麼近…

不過話是這麼說,我想即使再過十年,台灣的熱帶醫學應該依舊會是冷門到不行的領域吧。

這個禮拜的課程就在稍稍讓人重拾信心的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中結束了。結果才一下課就有人登高一呼要找大家去pub飲酒作樂…(才下午三點多耶orz),反正我暫時也沒別的事,就抱持著觀摩的心情去參加了…

我只能說酒真的是很好用的東西…反正一杯下肚,平常再怎麼不太講話的同學也會變的很high…難怪外國人這麼喜歡去pub,其實我覺得跟大學生很愛去唱KTV一樣,都是想找個機會high一high發洩一下,差別只在於酒精的多寡而已。

一邊喝海尼根(居然比我想像中好喝)一邊認識了兩個很有趣的新朋友…一個是隔壁nutrition的program跑來插花的,他之前在廣東(沒錯,就是中國廣東)當英文教師待了一年,然後跑去把東南亞玩了一圈,才又回來繼續唸書(題外話,我的同學裡超多這種人的…要嘛是去旅行,不然就是去參加某NGO在第三世界的program,邊工作邊玩,狠狠的玩了一兩年來又回來唸書),因為他學過一點中文,聽到我是台灣來的就一整個high,差點跟我兩個人在pub當場教起中文來…根據他的說法,在倫敦教中文,一個小時時薪可以到40 pounds…

另外一個則是美國來的同學,根據他的說法,他的grandmother是日本人(我不知道是祖母還是外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他好像很喜歡亞洲的東西…像他拿他用的日誌給我看,居然是香港出的繁體中文版XD(根據他的說法,這是在米國的china town買到的,我只能說china town真的是很神奇的地方…),內容就跟我們可以在久大看到的花俏學生日誌沒兩樣,他還翻到後面的香港地鐵圖、常用電話表、生活小智慧(總之就是學生跨年手冊裡頭會有的那些東西)之類的要我翻譯給他知道XD,然後他用的東西、包括筆、筆袋、零錢包,居然都是San-X出品的…像是Hello Kitty跟黑白豬之類的,連耳環都是Hello Kitty耳環,一整個非常有趣…XD

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居然問我,我的英文說的很好耶,我們在台灣是不是都會用英文啊,還是我從小到大學了多久?聽到這句話真是差點沒掉下眼淚來…居然可以被美國人說英文好…不過我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跟他說,其實沒有那麼好啦,上課還是同學提問我還是有很多會聽不懂…沒想到他給我的回答居然是:「沒關係,因為我也不是全部都聽得懂,很多時候我也不知道他們在幹嘛」XD,聽到這回答,頓時有種吾道不孤的感覺…只差沒有跪下來跟他結拜了…orz

總之一整個禮拜就是在這種有的時候覺得有點挫折,但有的時候卻又覺得其實也沒那麼糟糕,起起伏伏的心情下過去了。最大的感想就是其實時間真的比我想像中還要快上好多喔,我覺得到時候我一定會覺得一年怎麼過得這麼快的…

 

 

2008-10-04

E-Mail訂閱(有點像電子報)

之前玩了一下feedburner的訂閱功能,發現他可以用email訂閱耶...
因為我開放的是全文,所以如果用email訂閱的話,應該就是有新文章的時候大家會收到像是電子報一樣的東西吧...

也許這對於不是很習慣逛部落格或是BBS,又想看到新文章的人會是個方便的選擇。

用法也很簡單,按一下這個連結:用E-Mail訂閱這個部落格,然後輸入你想收到的email還有驗證碼就可以了…

第一週結束。

Octopus Balls II, 章魚燒近照
(這是隔壁的SOAS辦的日本週活動...居然可以在倫敦吃到日本人做的章魚燒..T^T)

不知不覺第一週居然就結束了耶…,連行程排的這麼鬆的第一週都這麼快就結束了,看到之後滿滿的課表,我覺得也許這一年會比我過得預期的要快上許多…

嚴格來說這一週並沒有正式上課,而是替我們安排了一堆介紹和預習的課程(我想這跟學校大部分是國際學生以及工作一陣子過後才回來讀書的學生有關吧)。

我們的課程負責人是位白髮蒼蒼的老先生,不過看起來精神很好…說他老好像也不太對,一開始他就集合了我們這個課程的學生,大致上幫我們介紹了一下這個課程跟未來一年我們會做的事情,然後讓大家稍微自我介紹一番。

套句某英國同學講的話:「在這個課程裡頭非英國的學生居然比英國的還多,真的是十分有趣…」,的確,聽完大家自我介紹,幾乎很少有兩個人是從同一個國家來的…中港台三地則是完全被KO,只有我一個是台灣來的XD,最近的一個同學應該是馬來西亞的那位吧…大家的背景也的確十分不一樣,不過大部分還是microbiology或是biomedical medicine還是公衛之類的,醫學背景我看了一下好像也只有我?還有一個就是剛剛那位英國醫學院念到一半的馬來同學,好像沒有現任醫生來念的…其他社會科學領域的也不少,最神奇的是有一個本來是念Fine arts的…真的是人生跑道大轉彎。

除了一部份人跟我一樣大學課程剛畢業之外,更多的人幾乎都是在大學畢業後或是工作後,跑到全世界去旅行,甚至是參加了某NGO的工作參加了幾年,才決定來念這麼樣的一個課程(的確,我覺得會決定專攻這個領域的,應該都是有什麼事情讓他特別下了這樣的決心,否則應該會先考慮念更廣的public health甚至public health in developing country)。

有的聽到同學們分享的多采多姿的人生經驗,不免會覺得生長在台灣的自己實在太缺乏勇氣了,而生活在台灣的人們也真的太缺乏各式各樣的刺激。不過更感慨的應該是,國際上真正對我們開放的事情,也真的太少了…至少每次聽到外國的朋友要去什麼地方都不需要經過麻煩的簽證一關,機票定了也許下禮拜就可以飛走,就覺得很羨慕…

之後幾天就是一些我不知道該算是介紹還是預習的課程XD,因為上的不是怎麼查圖書館資料,就是帶我們到實驗室從頭教我們怎麼用顯微鏡…我本來以為病理課結束以後我這輩子也許就可以脫離顯微鏡的惡夢了說…不過重新拿片子來看倒是出乎我意料的簡單(我覺得這實在是因為原本的material做的好…),沒找幾下我居然就可以在顯微鏡下找出旋毛蟲的卵耶,讓我不禁感慨要是當年考寄虫跑台時有這麼厲害就好…

不過要講真的讓我眼睛為之一亮的,是最後一天負責課程的老教授和Anna替我們做的orientation。因為我們這一年內都被要求要完成一個project,所以在課程的一開始,他們兩位就先幫我們快速的簡介了在這個學校裡的博士生、研究員、教授們各自專精的領域和進行的研究之類的。

我只能說,真的是嘆為觀止…

基本上LSHTM主要分成三個department,Epidemiology and Population HealthPublic Health and Policy,以及也許跟我們最直接相關的Infectious and Tropical Diseases。其研究之廣泛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在這裡描述…如果光是列清單大概列個幾十頁也列不完吧,光就有人在研究的相關的疾病主題,我想只要是我過去七年曾經有在書上念到過,而且不會已經在地球快絕跡的疾病(如天花),這裡搞不好都找得到有人在研究…大如TB、HIV/AIDS、Malaria,小如Dengue、Blue Tongue disease,甚至Leishmaniasis都有。而且它的廣泛不是僅止於研究的主題,也在於其研究的層面,從molecular biology,immunology這些實驗室裡的東西、一路到怎麼控制及預防疾病、政策層面、經濟層面的考量、種族因為、性別議題等等全部都包了…研究的國家更是遍佈大江南北,Africa、India之類的都太常見,其他絕對可以讓你發現一堆你這輩子還沒認識過的國家…

看到影片上洋洋灑灑的清單,實在讓我很很好奇這麼小的地方到底怎麼可以有這麼多東西呀…

其實學校裡的課程有"International Health"這個名字的並不算多,不過我覺得這個學校本身就是"International Health"了。他們做的事情和研究的對象也許跟一所公衛及醫學院(如台大)沒什麼不同,只是他們都是以全世界的層級來做這些事…

其他如教學資源、設備之類的,實在可以再好好寫上一大篇。我只能說,某醫院想要當A1,還有好長的一段路可以走…光是每堂課只要會用投影片上課、會發handout,你就可以在上課幾天之前從網路上抓來複習這點,就不知道可以打死多少學校…

(想當年連個Medical Challenge都沒辦法提早把投影片上網,只能默默的公布在每個station讓intern不用作雜事的時候可以運氣好看到一下,還要我們特別建議才會想到可以這麼做…)

  ◇

這禮拜另外一件讓我頭痛的事就是要怎麼選課,因為學校規定我們一定要選一門流病,有basic跟extended可以選,不過extended的份量是basic的兩倍…而且如果選了extended的課程,其他兩門選修(分別是Health economics跟Health policy)就只能選一門來修,這讓我實在十分掙扎。一來是既然來多念一年書,我希望可以多念點跟以前念的沒關係的、以前念不到的,不過這兩門選修都算是介紹課程,如果現在不修,以後也許有些課就會沒辦法修了,而且我實在不知道四五年前上的那些算不算是basic epidimiology耶XD,感覺還是很多東西沒講到…不過另一方面,我稍微看了一下,發現流病實在是比我想像中有趣…尤其是看了extended的上課資料,裡頭講的東西好像真的很誘人…所以我忍不住還是選下去了。只希望不要到時候發現實在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就好orz。

至於課表排出來,很好,禮拜一到五只有一個半天是free的…我有種我每天回家要嘛不是趕快算作業,就是趕快睡覺補眠的感覺….

 

2008-09-28

今天要開學了。

有人要求要我把近況寫上來,其實我也不是不想這麼做,
不過說實在的,實在是千頭萬緒不知該從何寫起...

在這裡生活了四天最大的感想是,外國學生真的都很social...
好像無時無刻只要眼神對上了就是要跟你Say heloo自我介紹交朋友,
這讓沈默寡言,常常只想好好吃點東西的我一開始實在多少有點不習慣。

不過一兩天後多少就免疫了,
我這幾天自我介紹的數目搞不好比我大一的時候還多= =

幾天下來我覺得我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托福的口試題目要那樣設計,
因為外國學生們根本就是從小練習這些題目練習到大咩...
什麼自我介紹啦,我喜歡的是什麼,有什麼特別的自身經歷或故事啦,
這根本就是他們生活的一部份,每天都等著要找人重講一遍orz

這幾天還沒開學,學校有替國際學生安排了一些介紹的活動,
內容不外乎是學校生活介紹、倫敦導覽之類的,
所以多少可以趁機觀察一下會來這裡唸書的同學都是些什麼樣的人。

第一是國際學生真的很多很多..
也許是因為這些活動不是辦給英國本地的學生,
所以我一個都沒遇到吧,
不過各種國家來的人真的很多,
所有你想得到甚至根本沒聽過的國家都有學生來這裡念
什麼烏干達、賴比瑞亞、印度之類的搞不好比義大利跟德國還常見。
(我就遇到兩個國家名字唸出來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的orz)

黑人跟白人的比例大概有一比一吧..

黃皮膚的也不能算少,
只是我遇到一個是加拿大華裔,幾個是日本,還疑似有兩個大陸女孩子,
就是一個台灣人也沒有......
我還拜託我的日本同學,如果遇到台灣人的話,請麻煩幫我們介紹一下XD

至於來念的課程似乎都還是以public health為大宗,
到目前為止幾乎有問到的都是來念public health耶,
除了有一個眼科醫生要念community eye health,
有個在莫三比克NGO工作兩年的日本人要念Public health in developing country之外,
有個女生說要念Reproductive health之外,

幾乎大家都還是以念public health為主。

而且在聽完大家的經歷之後,
我忍不住覺得難怪我都沒什麼故事好講XD,
而且我可能是這裡最嫩的吧...(汗)

除了在莫三比克工作過兩年的日本同學之外,
另外兩個日本同學,
一個試看起來極瘦弱的大姊,
結果一問之下居然是已經執業六七年的外科醫師,專科是拿急診及重症照護...
一整個看不出來,我甚至覺得他比韓吟宜老師看起來還要瘦小耶o.O

另外一個日本同學則是心臟血管外科,
其身形龐大一看就真的是心外的感覺...
可惜我根本不記得醫龍的日文怎麼說,
不然我倒是很想跟他說:喔喔喔,就是某某日劇上那個對不對..XD

還有其他很多就族繁不及備載了,
我只能說在這些領域裡頭,我真的很年輕...(汗)

不過用破爛的英文稍微跟他們聊了一下為什麼會選擇來念這些課程的原因,
其實會發現真的有醫療背景的人在想的事情都差不多..
眼科醫師跟外科醫師都是希望自己給予的幫助能夠更廣泛一點,
而不光只是把眼前病患治療好而已,
他們都希望能夠找出更廣泛、更基本的一些答案,
藉此幫助更多的人。

其實這也不是我第一次聽到類似的疑惑,
不知道一年過後我能夠看到什麼樣的答案呢。

話說回來,我覺得也有一件事情是有醫療背景的人的共通點,
就是看起來都很像被狠狠操過一樣,
感覺多少有種歲月的滄桑.....orz

雖然在我收到入學許可前,我從來沒想過要到倫敦來,
不過說實在的,倫敦真的是很漂亮的一個地方耶..
(也許是因為我還沒有被糟糕的天氣折騰過吧XD)

到倫敦第二天的早上我就忍不住在想,
雖然我很愛台北,
不過真的是到過巴黎跟倫敦之後,
你就會知道台北到底離所謂的國際大都市還差上多少...

不知道為什麼,倫敦跟巴黎的街景就是可以那麼一致而美麗耶,
每棟建築物的風格都是那麼古老有氣質而又統一,
在此之前光看台北我真的很難想像原來真的可以不用那麼亂= =

而且即使是現代化的大樓建築,
不知道為什麼也是可以跟旁邊的老屋搭配得很好,
一整個就是不會覺得突兀..
光走在路上就可以覺得心情很好。

另外一個我覺得十分有趣的就是倫敦的華埠...
(這是牌樓上自己寫的XD)
學校為我們舉辦的倫敦小散步之旅剛好有經過此區,
在倫敦這樣一個地方,突然冒出一大叢中國風的東西、中國字和港式燒臘,
真的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當場你可以感受到的就是中國人旺盛的生命力,
真的是不管是在哪裡都可以搞出自己的一片天..

而且中國超市真的是應有盡有,
幾乎所有想念的台灣or中國食物,在這裡都可以找到替代品..

雖然一來我不下廚,二來我也不會特別想吃中國菜,
不過超市還是可以逛的很開心...
連鍋貼、春捲皮都有,搞不好哪天真的可以在宿舍煎蛋餅...XD

話說在倫敦生活我沒有特別擔心過什麼,
只有一點是我覺得在歐洲最不習慣的,
那就是他們沒有茶飲料..
(雖然英國人會喝下午茶,不過這種高級享受當然沒有留學生的份= =)

這真的是台灣跟日本最與眾不同的發明。
歐洲與眾不同的只有難喝的氣泡水= =

所以當我在中國商店看到午後的紅茶時,
雖然有點貴,還是忍不住買了一大瓶回來...

而且我居然還在架上看到原版的維他奶...
這可是在台灣都看不到的好東西:p

逛了一圈以後突然就覺得我離華人世界也沒有多遙遠了XD


其他的購物心得下次再講好了XD


2008-09-24

近況報告。

其實都是些舊聞了啦XD

雖然我自己的習慣是不那麼確定的事情就不喜歡到處宣傳,
所以我一直都試著很低調...
不過說實在的,
到現在還不知道我要到英國去唸書的人,
應該是真的真的真的很少跟我聯絡的人吧:p

是的,放下現成的住院醫師不當,
我要到英國唸書去了,預計為期一年。

不過也因為我沒有好好講過這件事的關係,
所以好像很多人也根本搞不懂我到底要去念的是什麼東西XD
就乾脆一併介紹一下好了。

我要念的學校是這一間
全名是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
縮寫是LSHTM,
中文叫做「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
舊稱是「倫敦熱帶醫學院」,
後者似乎比較容易在Google上找到相關的中文資訊,
雖然好像都是很久沒有update過的...^^;

他是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London的成員之一。
(雖然我之前根本只認識劍橋跟牛筋,不過據說講這個學校會比較多人知道)

如果有人注意過號稱是台灣參加MSF(無國界醫師)第一人,宋睿祥學長的經歷,
應該就對這間學校不會陌生,
因為他的熱帶醫學學程證書就是要成為MSF醫師的必備要求之一...

不過這就是大家最容易誤會的地方XD

第一,MSF要求的只是為期幾個月的學程,
我要去念的則是碩士班..

LSHTM的碩士班課程有很多種,
扣掉比較偏公衛的那幾種,
其中一個就是Tropical Medicine and International Health,
這個修完以後的確是可以順便拿到同樣的那一張熱帶醫學學程的證書,
不過我也不是念這個...XD

因為這個課程的申請要求是希望要是執業的醫生,
同時最好有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甚至是在相關領域工作過的,
所以一下子就被打槍了..

總之我要去念的是這個課程:
Contro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根據課程負責人的說法,
這是一個比較多元一點的課程...
會有很多來自不同國家、領域的學生來念,
申請要求裡頭也寫明了,
歡迎各種自然科學領域、人文科學領域及醫學專業的人一起來申請,
感覺會是個很有趣的課程設計。

這個課程比較有趣的地方是在於課程的最後一學期,
他會要求你完成一個research project,
根據網頁的說法,順利的話大部分會是在海外某個地方..
這裡有歷年來學生參加的project的列表:
http://www.lshtm.ac.uk/prospectus/docs/mscid_project_titles.html

大概是因為這個課程也不要求什麼工作經驗或專業訓練,
所以就被我不小心矇到了....
說實在的突然叫我去上一整年純英文的課和討論,
還蠻讓人焦慮的...

講了這麼多,
所以我要念的跟MSF一點關係也沒有,
請大家不要再聽到這間學校就問我是不是因為要去MSF所以跑去念了XD

話說回來,MSF也不只是只需要在戰場第一線包山包海什麼都可以的醫師而已啦,
還有很多醫學相關專業的人才也是MSF需要的對象,
所以你問我念這個可不可以去MSF,
我的答案通常會是:這個我也不知道XD

飛機是禮拜二要出發,據說颱風要擦過去= =
(希望這次不是輪到我帶賽orrz)

 

後記:結果果然還是被賽到了....orrrz

2008-07-10

千呼萬喚始出來的「龍族」

龍族(第一部)朝太陽奔馳的馬 (本圖連結自博客來書店。)

 

「人類走過森林,就會創造出小徑;精靈走過森林,就會變成樹木。
   人類仰望星空,就會創造出星座;精靈仰望星空,就會變成星光。」

如果對網路遊戲剛興起那段時間的遊戲有點認識的人,應該都不會對「龍族」這套遊戲覺得陌生吧。沒錯,這部小說便是該遊戲的原作。只是相較於其他遊戲多半是因為玩則優則寫,龍族是先因為原作小說空前的成功,所以才被改編成線上網路遊戲的。

當初這套小說會那麼快便翻譯完成引進台灣,多半也是搭了那波網路遊戲始發軔的熱潮。雖然我一直都對奇幻小說有種莫名的好感,可惜那時候由於我對線上網路遊戲(尤其是要付費)有種說不出的反感,連帶的這套小說也被我直接打入冷宮。

直到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套小說原作在奇幻小說的愛好者裡擁有極高的評價(事實上他也是當年在韓國狂賣的網路小說,否則也不會有遊戲公司動了要改編成遊戲的念頭)。而由於當年第三波行銷上策略的失敗,這套小說在台灣賣的並不甚好,甚至因為出版社後來就倒了,以至於這套書連再版都沒辦法再版,瞬間成為書迷口中難得一見的「夢幻逸品」,不知多少人在拍賣網站上苦苦尋找一套舊版的龍族小說而不可得,拍賣價格更是一再被炒作至新高。

不過也由於這個緣故,即使我對這套小說再好奇,也一直與他緣慳一面(註)。

直到最近逛書店時才後知後覺的偶然發現,原來這套書已經由春天出版社重新取得版權再版了!而且還找了原本的譯者重新潤飾了一遍...

於是趁著回家時舟車勞頓的空檔,我一口氣看完了第一集看完。然後就栽進了這個大坑...因為我看到架上的三本,原本天真的以為這套書就是三集,可以輕鬆KO,沒想到整套書其實是整整十二大本…扣掉除了一刻都忍耐不住的接著馬上買回第二第三集外,我還是受不了可能要等上八個月才出版得完之後八本,花了整整兩個晚上硬是在電腦上把整部小說看完…

我只能說,真的是太精彩了!

    ◇

如果要我來說的話,這部小說會吸引我的地方在於:第一,淺白易讀的文字,不會像某些奇幻經典一樣句子拗口;其次是對白生動有趣,除了主角修奇常出現的少年式內心獨白外,他和好友杉森的互相捉弄以及和其他人的互動,都讓人覺得就像是我們平常會有的對話般親切又讓人會心一笑,完全沒有有些奇幻英雄故事中那種「任重而道遠」的沈重壓力。最經典的莫過於嘴炮的端雅劍,只要一開口總是能夠讓人不禁拍案叫絕。

然而,淺白歸淺白,該咬文嚼字的地方作者可是一點也不模糊(作者是韓文系的,也就是相當於我們的國文系…)。最好的例子莫過於每個種族或神明的問候語與道別語,例如我最喜歡的精靈的問候與道別語:「祝你旅途愉快,耳畔常有陽光,直至夕陽西下」「祝你一路平安,歸來時猶如出發,笑顏常在」以及叉路之神德菲力的:「以必要時所需之小幸運祝福你」,不僅好聽,又能夠充分展現出每個種族或神祇的特色。

但輕鬆之餘,其實看得出來作者試圖藉著架構整個小說世界來傳達出一些較為哲學的思考。這也是這套書厲害的地方之一。因為從頭至尾,作者的整個思想是一以貫之的。從一開始只是簡單帶出優比涅的協調和賀加涅斯的混亂,再經過精靈與人類修奇的一連處問答與辯證,逐漸從精靈的協調以及人類的不完整這樣的基本設定漸漸帶出對人類存在的種種思索,進而連結到開國初期的神話故事,藉著一步步揭開隱藏在歷史背後的真相,進一步把辯證推到人類對自我的思考,更從人類與其他種族的互動中,最終推至對人類這麼樣一個特殊種族的本質的思索。整套思考隨著原本只是主角隊伍間的對話,一路延伸至原本只是小地方上冒險的事件,接著牽涉的等級越來越高,推到極致後,與神話時代的人物及故事接軌(事實上我覺得所謂的開國時期對他們來說就相當於歷史的神話時代吧,那些人物一開始也都是「傳說中」的人物,更甚者,作者在最後也暗示了到此為止是神話時代的結束。)而達到顛峰,最後的結局也充分反應出主角在這一連串的思索後,所尋找的答案。這樣從頭至尾貫串下來,我只能說真的是讓人看了不禁大呼過癮!更不用提作者前後貫串埋的那麼多卻又那麼好讓人嘆為觀止的伏筆了!

我想這也是這整部小說有別於許多奇幻故事的地方。主角從頭到尾就是一個少年,擺明了就是靠著開外掛的寶物在闖天下,沒有寶物的時候就真的只是個一碰就會飛出的脆弱人類而已,既不是骨骼精奇,資質奇佳的練武奇才,更沒有接受傳說中的大法師授業成為新一代的大魔導士(雖然我覺得這套小說裡的人除了杉森之外實在都太過聰明實在是有點誇張啦XD,不過這也是為了要讓他們能夠把那些哲學辯證說出口而不得不這麼做的吧…)。

冒險的開端也很簡單,只是要上京報告而已。既不是要勇者鬥惡龍,也不是要修業旅行或是立志成為什麼王,就只是平平淡淡的一場旅行(原本應該是啦)。魔法從來不會超過三個字,除了召喚妖精外根本沒有任何華麗好聽的咒語,放火球就是大喊火球,放電就是大叫閃電而已。

正是因為如此,我想這部小說應該可以讓許多對奇幻小說不熟悉的朋友們也可以看得很開心吧。除了基本設定是在個劍與魔法的世界之外,這部小說吸引人的地方完全就是一個好聽的故事會吸引人的地方。

對我來說好看的小說第一要好讀,第二要有趣而幽默,第三是情節吸引人、伏筆要精彩,最好還可以稍微發人一點深省。而龍族這部小說幾乎全部都符合了,自然絕對值得一讀!

 

註:因為實在等不及要等後面的進度出版,我後來才發現,其實大家只要上google查一下關鍵字,就會發現因為舊版實在絕版的太快又太久,其實已經有很多好心人放上網路版的了…不過我自己是覺得讀起來太累了又醜,春天的新書作的還蠻漂亮的,網路版讀起來樂趣不只減半而已…而且新舊版其實潤飾的地方差很多,我自己是覺得新版讀起來通順很多,而且這套書的對話有些地方在辯證一些東西時不見得會那麼容易懂,不通順的翻譯可能會看得有點辛苦。如果我一開始就是看網路版的話,大概就不會那麼快一頭栽進去了吧我猜...

不過因為書店的書都封起來了= =,大大降低了大家可以在書店翻一翻後就栽進故事裡的可能性,還是稍微提供一下低調版連結,希望喜歡的人們可以去找實體書來看看,賣得好第二甚至第三部才會比較快出現在台灣呀!

c24m4

 

其他可參考:

博客來書店,有作者的話
春天出版社 龍族介紹。
維基百科 龍族的介紹。

 

2008-06-22

總區畢業照。

我覺得攝影有趣的地方有一點是在於,
即使是同一台相機,
在我的手上或是在別人的手上,
透過相機看到的東西就是會不一樣,
於是拍出來的照片也會截然不同..

於是拍照這件事似乎無意中也展示了我們每個人各自看待世界的不同方式,
這是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

因為天氣不錯,所以那天就一直亂拍了,
我盡量找機會幫大家都拍了幾張比較大頭一點的照片,
喜歡的可以各自領回家...:p

全部照片在這裡:
http://www.flickriver.com/photos/alain/sets/72157605463535130/

拍照壓力大,醫學生扮醜洩壓
醫學生扮醜洩壓

完全看不出來的煙燻妝...
據說很正的煙燻珊姊

大合照突然發現這是我的相機中唯一一張用腳架的全部人合照

鳳凰花開的日子
這是眾多團照中我還蠻喜歡的

我覺得這一系列真的是超幼稚...

躲在後面作什麼?

很幼稚的一群人

偷窺風合照

(丟帽!)
傳說中的拋帽照

 

好多喔,懶得一個個貼了...
大家自己看orz

 

 

 

 

2008-06-14

網路名片。

Regaggr:
http://www.retaggr.com/

我的名片:
http://www.retaggr.com/Card/HaoYuan


(點一下左邊About Me底下那一個圖也可以看到相同的東西)

猛然發現畢業以後,要能夠聯絡到我或者是瞭解我的近況,
似乎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逼逼ㄟ死的個人版又不可能讓每個人都來看,
所以也許放張名片讓大家可以知道我在作啥,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覺得這個服務有趣的地方是,
可以利用這張名片,連到我在網路上使用的所有服務,
像是Flickr,blogger,twitter甚至Facebook等等,都十分方便,
(甚至連ANobii書櫃都有!)
可以很快的知道我最近到底都作了些什麼事情

二來則是他提供了具有隱匿性的email以及通訊軟體服務,
可以透過這張互動名片寄信給我,或者是丟我Gtalk甚至MSN都沒有問題,
也不會有洩漏email地址或是msn帳號的情形出現,
算是兼具方便與安全性的選擇之一吧。

電腦玩物有詳細一點的介紹:

Retaggr 在部落格裡交換網路名片,把自家相簿變Facebook

2008-06-09

[尾聲] Med90撥穗典禮致詞稿

本文轉錄自批踢踢Med90班版。

作者: melo (Shut up) 看板: NTUmed90
標題: Med90撥穗典禮致詞稿
時間: Fri Jun 6 20:34:56 2008

各位師長,各位親愛的med90同學們,各位從全台各地遠道而來的家長們,大家午安。

歡迎來到台大醫學系96學年度撥穗典禮。


等待了七年,屬於我們的這一天終於到來了。

2001年的9月,我們130位同學和納莉颱風一起抵達椰林大道,滂沱的大雨,掩飾不了同學們的意氣風發。我這才發現,原來台大醫學系不是只有戴著眼鏡的書呆子。我們med90,有打球比男生還厲害的籃球女神,有全台灣第一名的鋼琴王子,有幾乎成為發片歌手的泰國大帥哥,還有生物奧林匹亞金牌的猛男。相遇的那一幕還歷歷在目,沒想到轉眼間,同學們間的寒喧已經從「你是哪裡人?」變成「今天duty嗎?」。

大一上,謹守學長們�能玩就不要唸書�的教導,我們在10月中就舉辦了規模超過20台機車的擎天崗夜遊,也發現了擎天崗的夜晚除了牛和牛糞,什麼都沒有。12月福隆的海灘,也曾是我們駐足的地方,襯著滔滔的浪花,我們在沙灘上留下NTUmed90的名字。談到大一上共同的回憶,當然不能少了拼蛙骨。那一股混合著酒精和煮熟青蛙肉的刺鼻氣味,陪我們度過了那些剝皮、刮肉、和清骨髓的夜晚。隔年3月,我們興致勃勃的參與了杜鵑花節,對著陳定信院長示範大腸鏡的colon王子,背著安妮小姐到處跑的CPR team,身穿烏龜裝手拿持針器的豬腳鐵娃子,讓我們成為全場矚目的焦點,也得到全校第二名。

2002年的9月,med90再度遇上了颱風。無畏於強勁的風雨,我們仍然帶著學弟妹前往金山。遊覽車上,只聽見此起彼落家長們關切的電話聲。堅定的意念終究抵不過辛樂克颱風的威力,我們嘔心瀝血準備的三天兩夜宿營,最後在第二天清晨被迫腰斬,雖然遺憾,卻也讓同學們更加親密。大二上的那個寒冷冬夜,第一次發現黑色13號星期五不一定代表壞運氣。延續了杜鵑花節和迎新宿營,med90的凝聚力再度於醫學之夜完成了一次精采的演出。我們用歌聲、舞蹈、戲劇和相聲,溫暖了醫學院大廳。大二下開始,我們的生活漸漸地離開了總區,騎著腳踏車奔馳在椰林大道上趕課,已成往事。春光明媚的三月不但沒機會蹲在椰林大道上排杜鵑花,還遇上了令人聞風喪膽的SARS。苦中作樂的我們天天收集乖寶寶貼紙,深怕自己也會被抓去隔離。

當其他系的同學上了大三,課表上的空格越來越多,我們的大學四年卻彷彿現在才開始,做共筆成為生活中最不可忽視的任務。每天從早到晚坐在同一間教室的同一個位置,面對大體生理組織胚胎的連袂出擊。206根骨頭,639條肌肉,配上縱橫交錯的神經血管淋巴,讓我們了解自己有多麼不識大體。數以百計的玻片,花花綠綠的H&E tain、PAS stain、silver stain,洩漏了我們大腦裡毫無組織的事實。然而,當我們與神解交手,才了解為什麼學長們會說神解是�連神都無法理解�的東西了。

到了大四,醫學生共同的夢魘終於到來了。現在回想,真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度過有lecture,有micro,還有gross的病理課,更不用說那四次一考就是一整個上午的期中期末考了。大四,同時也是我們接觸臨床課程的開始,除了課表中出現了�臨床醫學概論�之外,每個禮拜有那麼幾個小時,女生們踩著高跟鞋,男生們打上領帶,再套上嶄新潔白的醫師服,我們三五成群的潛入內科病房練習問病史做身體檢查,當時的foreign body sensation,到現在仍然記憶猶新啊!

很快的,我們成為號稱全醫院地位最高的clerk,開始每天穿著白袍進出醫院各個角落。這兩年,我們經歷了無數的第一次;第一次被病人和護士小姐稱為醫師、第一次自己前往病房接新病人、第一次用不輪轉的台語問病史、第一次在病歷紙簽上自己的名字、第一次聽到病人說�醫師,謝謝你的照顧�、第一次在病房被老師電的無地自容、第一次穿上烏龜裝進入冷颼颼的刀房、第一次刷手、第一次親眼看見小baby的頭從產道冒出來、第一次剪臍帶、第一次發現新生兒比想像中的堅韌。在努力接受新考驗的同時,我們也開始窺探臨床工作的內容,「on cath」、「抽晨血」、「pun A」這類詭異的名詞慢慢變得耳熟能詳,看見住院醫師們超過5點還不能下班也逐漸的見怪不怪了。大五大六的課程,讓我們稍稍累積了與病人接觸的經驗,但在體認到自己即將變成實習醫師的那一刻,還是忍不住焦慮了起來。

2007年6月4日,我們穿上繡有醫師二字的白袍,站在公職人員訓練中心的大禮堂宣讀醫師誓詞,然後,364天的intern生涯就這樣開始了。還記得第一天上刀,走進18房終於不用貼著牆壁前進,終於不再聽到「不要碰到綠色的區域!」;第一次值班,戰戰兢兢帶著on cath用具前往病房,疏不知是beginner's luck讓我on上第一隻,往後的生活完全不是如此順利。還有左腳右腳貼相反的EKG,總是on進呼吸道的NG,pun到vein的ABG,每一件小事都是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步。抽晨血,更是台大intern人人必備的生存技能
,從一開始連小指般粗大的靜脈都會失敗,進步到憑指尖觸感定位一針見血,需要的僅僅是一個月的時間。On cath的經驗也是無奇不有,左手右手左腳右腳,tourniquet的位置換了又換只為找一個可以安全下針的地方;但還是免不了聽到這句話「拜託你去找個有經驗的來打好不好,給我度三針,你嘛卡差不多哩」。嗯,不管男intern女intern,能on上cath的,就是好intern啊。

印象深刻的,可不止這些。推著沉重的換藥車在病房來回走了5個小時,卻發現白板上換藥那一欄永遠都清不乾淨,滲出體液的大腸造廔和溼透的棉墊,讓人沒時間也沒胃口吞下那一天的午餐。右手拿棉棒,左手還得不時從口袋中掏出PHS接受指令:「intern醫師,17要on cath喔,急喔!」、「intern醫師,01-2的NG自拔,要灌藥了,急喔」、「你是今天值班的intern醫師嗎?我們病房的麻照單還沒寫喔,很、急、喔」、「intern醫師,你剛剛換的02-3傷口又滲濕了耶」。噢,不∼∼第一次體會到忙的欲哭無淚的心情。經過了一整天的勞累,終於躺在值班室的床上沉沉睡去,但全院廣播卻響起那個溫柔卻令人緊張的聲音:9595!匆匆跳下床套上醫師服,用最快的速度朝目的地病房衝刺,沿途中不停遇到和我一樣蓬頭垢面睡眼惺忪的同事們,大家都有共同的目標:要把這個病人救回來!當intern的這52週,不僅讓我們的體力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知識技能上也有許多新的獲得。每一次的查房都如同一堂精采的PBL,我們求知若渴的吸取師長們寶貴的經驗,學習如何和病人達成更好的互動。在學長姐的cover之下,我們也學習抽胸水、抽腹水、on CVP、拔chest tube。然而,這一年來最可貴的收穫,是和我親愛的med90同學們,同甘共苦一起成長,知道在忙不過來的時候、身體不舒服的時候總會有人願意幫忙,即使生理上再怎麼疲累,心中也總是暖暖的!

2008年6月1日,晚上11點50分,我們聚集在醫院大廳,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燦爛的笑容,因為10分鐘後,我們的intern生活就要結束了。繳回綠色識別證的那一刻,感受到的不只是開心,也有一點不捨。

全敬,大學畢業典禮一生中大概只有一次,感謝你義不容辭的扛下這個責任,也謝謝你這麼看重我,讓我有機會站在這裡;

小杜,很高興我們班有你這麼一個熱心公共事務的同學,不但是我們的院學生會會長,也自告奮勇負擔起畢業紀念冊的編輯,是我們新竹人的驕傲喔!

瑋哥,我們永遠的班代,雖然早就該卸任卻還是熱心的處理許多班上的事務,全敬說剩下的班費就交給你保管囉∼

野豬,謝謝你讓我們的intern night這麼精采,辛苦了∼

申請入學的其他同學,和你們的緣分是最早開始的,謝謝你們讓我在剛上大學最不安的時候,很快地感受到友情的溫暖;

子佩,很高興intern這一年可以跟你變成好朋友,要和琢琪一起幸福喔;

冠良旻瑾,我們med90代表性的班對,希望可以早一點喝到你們的喜酒;

老蔣,我最親愛的室友,跟你住在一起大概是這一年發生最好的事情之一了;

Qtuna,你的熱心服務讓同學們都非常的欣賞,不過以後值班前不要再偷偷吃鳳梨囉;

我未來的外科同事珂如、庭均、子超、健生,希望我們可以一起平安度過外科水深火熱的生活;

網球幫的老溫、啟堯、柏穎、皓呆,總覺得當intern之後,比較容易在黑夜中看見你們了∼

富邦、大雄、排骨飯、小叮噹,我相信應該還有同學分不清楚你們誰是誰,有機會告訴我們誰是大雄誰是小叮噹吧;

小羊,我們班最常上beauty版的男生,以後要繼續帥氣下去啊;

阿貓,我們都覺得你說話總是好簡短啊,跟珊姐聊天的時候也這樣嗎?

盧大頭,你總是和機車脫不了關係耶,以後騎車要注意安全喔!

礙於時間限制,沒有辦法點到每位同學的名字,但你們在我心目中都是同樣重要的。

最後,我要代表med90同學們感謝台大醫學系7年來的栽培,感謝各位師長們的辛勤教誨,更感謝在座各位家長在適當的時間生下了我們,讓我們有機會在這裡相遇。最感謝的,還是我親愛的同學們,要不是有你們的參與,我這7年的生命不會有這麼多美好的回憶。祝福即將進入兵役科的男同學們軍旅生活一切平安,祝福和我一樣留在台大的同學們順利成住院醫師training,祝福即將前往其他醫院服務的同學們前程光明,也祝福要出國唸書的同學們順利拿到學位。

我愛你們,NTUmed90!

2008-06-07

Intern Night.

其實這種大家狂拍的場合帶著一台底片機,
實在有點吃虧..

一來是拍了以後大家沒辦法馬上看到,
二來是除了自己之外很難讓人幫忙拍,
第三則是這樣的場合不容易拍好,
沒辦法馬上看到也實在考驗自己的經驗和功力。

綜合以上三點,
所以其實intern night我就沒有拍很多啦,
(我絕對不是在找藉口喔(逃))
不過重點絕對都是有拍到的!

然後某學長看完照片後,可以把一千塊匯入我戶頭嗎?XD

話不多說,大家請看照片:

全部的照片請看

據說很正的珊姊全集連發

環肥燕瘦

Girls In Black

兩個都不看我

還是不看我= =

NDS同學們

傳說中的鳳貓戀

難得來張全身...

葉軒與鳳梨姊姊


然後其實我最愛這張!
I am superman!!

感覺很有彈性


 

2008-05-25

[洗襪] Me原色。

嘖嘖,我都不知道是不是該說這真的很準了...

http://www.mecolor.com.tw

【Me原色組合】自覺靛色 + 潛質綠色 + 原生黃色

【界線型】會因為第一印象而劃地自限的人。

講求公平極具道德感,多半重視第一印象,也會因第一印象給人打分數,甚至自訂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界線。有時會給人有距離、疏遠的感覺,也會因為自我設限而給人冷漠的觀感。

【界線型•Me原色組合色彩本質】

 。自 覺 靛 色:沈 穩
 。潛 質 綠 色:超自然
 。原 生 黃 色:歡 喜

【界線型的外顯行為】

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和道德感,對世界上發生的不公義非常義憤填膺,好替弱小打抱不平,有時會死咬不放,只為爭取「公平」。具有高標準的道德理念,甚至刻意忽略情感面而強調理法和道德,給人嚴格、不留餘地的印象。

喜愛推理,喜歡抽絲剝繭的成就感,但他們依循自己的跳躍式思考邏輯來推論事情,有時能夠注意到一些其他人忽略的細節。

有成功的決心和毅力,意志力強,努力一步步進行,直到獲得成功的結果。

【界線型的潛意識】

很容易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且容易溝通。是好的聽眾,不管是非對錯,絕對第一優先站在朋友那一邊打抱不平,伸張正義。

重視第一眼的感覺,也相信「相由心生」的理論。第六感通常都很靈驗,這使他們常常依循感覺行事,依靠直覺。

有時會有隱世的念頭,覺得只有在獨處的時候獲得的平靜最真實,情緒紊亂時,獨處的平靜能夠讓他們安定,回復理性平和的思考。

【界線型的靈能意識】

對於生命充滿著熱情和純粹的天真,並有百分之百的理想性。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每件新事物都是嶄新的契機,對現實社會的黑暗面感到不可思議,甚至不能接受。

堅強而有韌性。對自己有著純真的自信,相信自己,也相信人總有光明的一面;對感情充滿幻想,生命當中人發生的情感很重要,不但非常重視,且努力真心的維繫;在意伴侶的忠誠,覺得兩人的關係必須是無欺瞞的,才能夠平穩、長久的走下去。

有絕對忠誠和真誠的心,多半是愛作夢也愛努力圓夢的人;只要看到事情的光明和希望,會勇氣十足地給予伙伴最強有力的援手。




2008-05-10

CLINICAL PRINCIPLES OF MEDICINE

某本內科的書上前言寫的,個人覺得十分有趣...

CLINICAL PRINCIPLES OF MEDICINE:

1. Common things occur commonly.

2. When you hear hoofbeats think of horses, not zebras.

3. Place your bets on uncommon manifestations of common conditions
rather than common manifestation of umcommon conditions.

4. If what you are doning is working, keep on doing it.

5. If what you are doing is not working, stop doing it.

6. If you don't know what to do, don't do anything.

7. Above all, never let a surgeon get your patient.

*From Matz R: Principles of medicine, NY State J Med 77:99-101, 1977


(XDD,我覺得最後一點實在是超靠杯的...)

2008-05-09

[思索] 龍應台:「台灣需試煉 才有大人物」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縣報導】
近年旅居香港的龍應台教授,昨天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師生對話,她點出,台灣學生的國際競爭力,明顯落後於香港及大陸,應及早強化適應不同語文環境的能力,建立全球化思維以自。

龍應台應高科大邀請,以問答模式與學生互動,兩小時內知無不言,現場座無虛席。

有學生反映,兩岸學生在網路交流密切,但價值觀迥異,台灣學生的世界觀似較狹隘,政府都已準備好交流了,學生似乎還沒。

龍應台說,大陸年輕人目前所處的時空,與20年前的台灣有許多相似處,與我們曾有一模一樣的思維,因此應以更大的包容與他們溝通。

不過近年資訊發達,從國內比較主流的媒體或大陸媒體都可發現,大陸傳媒對國際新聞的報導、評論與解析,是台灣的10倍。

龍應台說,她在香港中文大學曾遇到一名正在徵才的跨國企業大中華區總裁,這名總裁認為,10年來大陸及香港不論在術科、英語能力或國際熟悉度均強過台灣,顯示台灣這一代國際競爭力已出現警訊。

她表示,台灣學生要有「兩個基本動作」,一是強迫自己每天上英文網站、閱讀經濟學人的報導分析,建立國際觀,其次,即使上中文網站,也不能只瀏覽台灣,而應了解大陸、香港等大華文世界。進入不同的語文環境,打開自己閉塞的視野。龍應台更鼓勵學生走出台灣,加入國際志工行列,讓自己走向國際化。

有學生舉「動物農莊」一書提問,是否位居要津的政治人物,最後都未堅持自己的理想,這是不變的悲劇嗎?

龍應台回應,通常卅歲以前是理想主義者,卅歲以後是現實主義者,且嘴臉更加醜陋。

她認為,國內的學生要學兩項課程,第一課是不要太相信沒有基礎的理想主義者,他們當遇到現實的誘惑時,隨時都可能變質。第二課,「任何英雄,都不是英雄,除非他經過權力的測試」,她說,所幸台灣人現在已稍微懂得,不要立刻替頭上閃亮著「道德光環」的人鼓掌。

龍應台說,政治人物喪失最初的理想性,從英雄變成惡魔,倒也不是不變的定論,像美國總統華盛頓,在得到權利後也沒有忘卻當初的抱負,在國外類似案例也比比皆是。但台灣這個社會,還需要經過試煉,才會產生「大人物」。

2008-02-25

山外有山(愛無國界)。

愛無國界的圖像 

我還是喜歡書的原文名一點。

真的是看到我眼淚都要掉下來了。
明明就不是本灑狗血的劇情小說..

看到最後我一邊讀一邊不停的疑惑,
到底是為什麼我在第一次翻這本書的時候會覺得完全讀不下去呢?
怎麼有種我當初看的應該只是封面長的很像的另外一本書的感覺..

如果在半年以前就把這本書讀完,
有些事情可能又會不一樣了吧..

忍不住要說能夠得普立茲獎的人,文筆真的不是普通的好..
一來是他把海默這個人觀察的實在太徹底,
也描述的實在太栩栩如生...
讓我有種我好像真的已經並且十分認識法默這個人一樣。

另外一點則是,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作者在貼身採訪並且計畫該怎麼寫時,
就已經通通想到並且計畫過的,
不過這本書十分自然的就在故事發展中,
一一回答了瞭解法默這個人以及其故事後,可能會產生的疑惑..
例如我在讀完前三分之一時就一直在想,
我,或是其他任何一個人,有沒有可能成為像法默這樣一個人,
並對所關心的人事物做出重大貢獻呢?

我自己的答案是:不可能、不過也不需要..
我也完全不覺得自己會變得跟他一樣:p

結果作者在書的最後幾章也自然而然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就是不可能,也不需要。

如同法默的好伙伴說的:
「法默是應做之事的典範,而非該做事方法的典範。」

又譬如我常常提到的「月經題」,
事實上作者也借了法默的口來回答了這個問題..
看完這本書以及法默對這類月經題的態度後,
我突然覺得這種問題實在是不太值得再浪費時間去解釋了...

  ◇

我最愛這本書的地方就是他並沒有把法默當成一個不平凡的英雄來塑造。
他只是個很熱血又真的很聰明的怪喀..

我很喜歡他的一些想法,
因為我自己一直以來也是這麼想..
譬如也許不平等和貧窮才是傳染病散播真正的元兇;
譬如他堅持每年要花一半的時間為海地的窮人看病,
熱愛臨床而不願直接把全部時間投入全球衛生相關的事情;
譬如對這個世界的現實有深刻的認知,
卻寧願相信可以永遠可以有更好更正確的事情發生,並為此而努力。

不過還是要抱怨一下中文翻的書名實在是有點太俗了..XD

 

2008-01-20

[立報] 青年志工媚外 對本國慈善冷感

相關閱讀:
立報:青年志工媚外 對本國慈善冷感

青年志工媚外 對本國慈善冷感
更新時間:2008-01-17 21:35:48
記者∕作者:陳銳嬪

【編譯陳銳嬪整理報導】新加坡大學生劉溫妮(音譯)在過去3年來,參加了3次的海外志工團。她在柬埔寨教英文、在菲律賓協助青年中心修繕房子與粉刷牆壁。但是當回到新加坡時,這位22歲的大學生沒有繼續任何的自願工作;反之,她與時下的年輕人一樣,把時間花在與朋友聚會與逛街上。
她說:「我參加海外志工團,是因為得以與不同的人接觸,並體驗完全不同的文化。」海外志工團,通常為期3週,主要是為當地提供教育與勞力援助。

  溫妮的例子是這個社會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這群年輕人到海外去實踐服務社會的理想,但是回國卻不願投入任何慈善工作。

  國家志工與慈善中心(NVPC)新任主席史丹利‧陳(音譯)最近接受新加坡《新海峽時報》專訪時,表達了對以上現象的隱憂。

  他呼籲新加坡的年輕人要多幫助國內需要援助的人,而不是參與這些「表面」的活動。「付出包括幫助老年人過馬路、協助慈善團體拍攝活動照片以留下紀錄。」但是,依照現況來看,當地的大學生並沒有打算在當地進行志工工作。

  21歲的李暖欣(音譯)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志工委員會(NVAC)的成員,每週都到新加坡國立醫院幫忙。她發現在這3年間,海外志工團的數目急速成長。她說,新加坡國立大學在去年共主辦了7個柬埔寨服務團;在2005年時,只有1團。「學生要看世界。他們會覺得在自己的國家進行自願工作,沒有特別之處。」

  柯凱琳(音譯)在去年5月,花了3週時間到菲律賓的巴戈服務。「我可以在這個活動中結識志同道合、與我一樣喜歡旅行和幫助弱勢的人。此外,我也可以到訪不同的地方。」在菲律賓期間,她住在當地人的寄宿家庭,學習當地的生活方式。

海外志工成效明顯

  傑森‧黃是柯凱琳海外志工團的同伴,他協助餵食營養不良的孩童以及粉刷學校。他說:「海外志工團的好處是,你可以很明顯地看到你付出的成果,例如建好的小屋或者粉刷好的牆壁。但是在本地,如果你去老人院或者孤兒院服務,你必須全心全意付出,不可以持有三分鐘熱度,而你也不確定這樣的幫助成效如何。」

  柯凱琳也表示:「如果要在本地進行志工工作,必須要持之以恆才會有成效,但是我沒有這樣的精力與時間。」

  家長對所謂的「志願服務」也有不同的看法。柯凱琳的父親柯協誠(音譯)指出:「我告訴我的女兒,如果你要幫助別人,請幫助本國人。但是我發現她從海外回來後,她更珍惜新加坡的一切。」劉溫妮的母親瑪挌烈則表示,她要孩子離開溫暖的家庭,去體驗貧窮的生活。

對於這篇報導的邏輯,幾個覺得疑惑的地方:

1. 比起從事海外志工的人數,完全沒從事任何志工的人比例應該更高吧..
   我們應該要求大家把愛心付出在「國內」而不是國外,
   而完全不付出任何愛心的人就沒關係?..

2. 如果在國外當志工而不在國內服務是件值得責備與修正的事,
   那麼願意到偏遠地區去教書、去當義工,上山下海去辦營隊,
   可是卻沒有花時間幫自己的社區撿垃圾,
   沒有幫自己家隔壁沒什麼錢唸書的小學生課輔,
   也是應該要被提出來討論的嗎?..

3. 所以愛心是需要純粹地無限上綱,或者是說,清高地無限上綱嗎?
   我願意付出我的一點心力去服務大眾,
   就表示我應該連社區的地都要掃,連家裡的碗都要洗,
   才能夠證明我這樣的付出不是為了沽名釣譽嗎?

   所以當一個醫生選擇了以救人為志業,
   可是卻選擇了留在大醫院或是跑去錢更多的私人醫院,
   而不是無怨無悔地下鄉去服務,
   他這樣的心態就是應該被質疑的嗎?..

4. 其實我覺得一樣是老問題了..
   幾個地點人物名詞換一換就完全是當年在漁服會被問到的問題,
   例如為什麼一定要花大錢坐飛機坐船去離島服務?
   為什麼我們不能在附近的社區教小學生就好?
   或者也不要那麼近,就算是台北縣也還是有很多偏遠地區的學校資源沒那麼好,
   為什麼我們不過去?
   也許我們對離島的小朋友很重要,
   那搞不好我們也會對本島偏遠國小的小朋友很重要呀,
   為什麼不把交通錢省下來可以多做更多事?

   唯一的差別大概是大家比較習慣以國家來分「內外」,
   外國人就是非我族類,本國人就是自己同胞,
   所以不幫國內同胞,先幫外國人就是可惡,
   於是這樣的文章寫起來自然就似乎有道理一點,
   說穿了也不過是另外一種「立異以為高」...

   反過頭來想,當台灣也習慣在小小的島內做文化和族群的切割時,
   會不會哪天也變成
   「你願意幫外省人卻不幫助本省人,所以你不愛台灣,而且你的愛心可議!」
   這樣的言論呢..

   無怪乎佛陀會說不可有「分別心」..

5. 再回過頭來說,所以這代表我們應該要承認愛心是有選擇性,
   或者是說,沒有那麼「純粹」的嗎?

   例如當年在社團討論那樣的問題時,
   說得好聽且崇高的標準答案當然還是很多,也很多人真的這麼相信,
   不過其實我會覺得台面下還有更多小小的因素影響著大家的決定..
   例如離島就是比較吸引人,一如到國外當志工旅行就是比較誘人,
   到離島服務聽起來就是比較炫,比起在社區掃地要來得好聽也好玩的多,
   也許這不是最重要的,
   但我相信這一定或多或少也是影響漁服可以吸引到較多人的原因。
   說穿了跟現在海外志工越來越熱門沒什麼兩樣..

   但我們要因為這些聽起來那麼崇高,甚至有點現實的理由,
   就全盤否定大家做的事以及大家的用心嗎?..

   某主任選擇用更崇高的標準來要求大家的愛心,
   不過我想這顯然不會對增加他們國內的志工數量有任何幫助,
   也許等到我們願意承認「愛心也是會有選擇性的」這樣的想法後,
   就可以真的做出一些會讓大家願意留在國內當志工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