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9-14

屬於張懸的夏天,屬於夏天的張懸。

SDIM1666-p
(沒辦法,堅持用定焦廣角小相機的結果就是不能拍追星照…XD)
還在倫敦時,看到張懸為了新專輯宣傳而開始的一連串現場演唱活動,當時的我寫下了這樣的文字:
張懸又要在the wall表演了耶...
上次看他表演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印象中似乎十分巧合地變成最近幾年每一年的夏天都剛好會去看一次他的表演了。
今年夏天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呢。
結果這篇文章居然一語成讖了。

2009-09-01

夢醒時分。

還記得剛到倫敦的時候曾經說過,每天走在學校與宿舍往返的路上,忽然意識到自己現在是在英國的時候,總是會覺得有種自己好像身處在夢境中的不真實感。

曾幾何時,這種不真實的感覺已經慢慢消失了,如今出沒在倫敦的每個角落,
就好像以前出沒在台北街頭各處,如同呼吸吃飯一樣自然,已經不再會在街上行走時,偶爾感受到自己身處異鄉的違和感;雖然英文聽力還是不太行(而且反而連中文聽力都變差了= =),現在用起英文來也已經不再有自己是在使用另外一種外語的抽離感覺。

雖然也許這一切只是從自己是個局外人的錯覺,轉變成自己是個局內人的錯覺而已。不過察覺到這種錯覺的轉變依舊讓我開心了一會兒。

某天跟老師meeting完,跳上地鐵後,心血來潮便一路搭到Charing Cross才下車。
SDIM0541-p

一邊走在橫跨泰晤士河的Jubilee Bridge上,一邊想著這就是一年前剛來到倫敦,
一切都才剛開始時,學校安排的基本倫敦景點walk tour曾經走過的地方。
雖然景色一樣開闊而沒有特別好看,不過有很多事似乎已經不一樣了。

2009-08-11

晃蕩。Wanderlust。

505 My own logbook.
Sometimes,
what makes us enchanted might not be journey of wandering itself,
but our imagination of wandering.
也許有的時候讓我們為之著迷的,
不是流浪本身,而是我們對於流浪的幻想。

2009-07-16

I’ve queued at Wimbledon 2009。

3909 Queuing for Wimbledon 2009!
抱著人都已經在英國了,這可能是我這輩子離中央球場最近的一次的想法,我和一票前一天才在網路上認識的朋友一起跑到溫布頓為最後一天可以排隊買到票的男單八強賽開始排隊。

2009-07-14

給自己的明信片‧之二。Isle of Skye。

蘇格蘭之行的明信片。

其實我之前就是想藉著介紹明信片的時候順便寫點遊記的,不過似乎連簡單的介紹都一直發懶沒在寫就是orz…

 
@Portree, Isle of Skye

給親愛的花枝先生:

「此次的旅程來到了Scotland。一路自東向西開去,途中自然景色的變化實在令人驚嘆。這個晚上我們落腳於Isle of Skye的小港城Portree,這也是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地。能夠跟好朋友一同旅行實在是件樂事,能夠在緊湊的msater program中出來旅行更是件放鬆而幸福的事。下一次旅程的目的地又會在何處呢?無論如何,希望你能夠永遠保持如此的年輕與動力。」

秉持著和賽郎毛虫先生旅行的一貫style,這一次依舊是個事先全然沒有任何計畫的環遊行程(我們用四天把蘇格蘭繞了一圈)。不過往往就是這樣,才有機會在旅行中享受各種可能出現的意外驚喜,在Isle of Skye與Portree這個可愛迷人小鎮的邂逅就是其中之一。

說是小鎮,其實搞不好還嫌大了一點。Isle of Skye基本上是個十分地廣人稀的小島,搞不好路邊的羊都比人來得多…而身為整個島的中心市鎮,Portree整個市中心就是一個廣場而已,大小大概就跟Russell square差不多,廣場之外最多再多繞個兩三排房子,整個小鎮最精華的地方基本上就已經講完了。我想整個鎮搞不好還沒有Hyde park大吧…

即使如此,Portree卻是一個十分有趣的地方。照片中的地點即是Portree的港口,港口旁的房子一排顏色各自不同,但都一樣粉嫩可愛,十分具有童趣。我們當天便是隨便挑了一家看起來好像還不賴的旅社(就是照片中最右邊那棟粉藍色的房子),便逕自入內探聽是否能夠住宿。

沒想到這間旅館除了住宿之外,一樓居然是個看起來頗有一番年紀的小酒吧,或許是大家剛結束一天的工作的緣故,裡頭坐滿了正酒酣耳熱的大叔們。沒錯,就是一大群中年大叔們,在那一個當下,我居然有種「啊,這才是屬於中年大叔們的道地威士忌酒吧該有的樣子吧」的念頭,同時也回想似乎在很久以前也唸過一位大叔到蘇格蘭來追尋威士忌的遊記散文 。

於是抱持著「就是要在這種酒吧裡喝威士忌才對!」的念頭,在享受過鎮上同樣令人意外的美食過後,我們又回到了旅館樓下的酒吧,對著酒吧的主人(依舊是個大叔)豪氣的說:「給我們你們Skye這邊最棒的whisky吧!」

這就是我們與Talisker的第一次邂逅。

在人生中有很多人事物的邂逅,是你在當下並不會有什麼察覺,但事後才發現這些邂逅是那麼的難得而特別的。而或許也是因為這樣的不抱期待,才會讓人在事後發現其巧妙時而覺得格外驚喜。

對我來說在蘇格蘭的旅行便是這樣讓我難忘的經驗。

此次的旅程結束後,毛虫兄上網搜尋才發現:原來Talisker single malt whisky是2007年的冠軍酒。當時喝的時候我只覺得這酒真是有趣,有著十分獨特而吸引人的味道。

而我則是意外的發現,原來我在前往英國時的飛機上看完的Made of Honor(新郎不是我),是在Skye取景的,片中有一個場景是女主角在結婚之前按慣例要開單身party,於是一群人簇擁著女主角開車到照片中的我們住的那個小港口、停住、下車,衝進了一間酒吧,而那間酒吧就是我們住的那個粉藍小旅館!

其實這部片子有一半是在蘇格蘭拍的,只是在看的當下因為對蘇格蘭認識不多,對其中的場景幾乎沒有任何印象。直到這次的旅行結束,又重新找回這部片來看,才發現原來我早在更之前就應該要已經認識了這些蘇格蘭的景點了。只是這一切在我親自踏上蘇蘇格蘭的土地上之前都毫無意義,直到親身走了這麼一回,這些景色才真真正正的伴隨著旅行的一切回憶,化作我生命中的一部份而真真切切的在我腦海中存在下去。

這也算是映證了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吧。

PS: 鄉民說的,沒圖沒真相。所以有截圖為證XD。

MadeOfHonorWS.AVI_004558560 MadeOfHonorWS.AVI_004563800 MadeOfHonorWS.AVI_004569840

 

延伸閱讀:

蘇格蘭美景與婚禮。開眼電影網。

給自己的明信片‧之一。冰島。

每次比較特別一點的旅行(因為好像真的沒有認真的計畫過一次旅行,所以沒辦法說是認真一點的旅行…),我都會習慣性的寫張明信片給自己。對我來說,移動到另外一個完全不一樣空間的旅行,某程度上也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過程,給自己的明信片,或多或少也代表了在旅途中出現的這些思緒的一點簡單紀錄吧。

趁著最近空閒的時候比較多一點,把這些記錄慢慢整理出來,順便也整理一下每張明信片背後的故事好了。

在冰島的第一張:


Nothern Light over the Seljalandsfoss.

給親愛的花枝先生: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見到極光的日子:2008年12月27日,聖誕節過後第二天。雖然有點遲到,不過我想這是最好的聖殿禮物了。這次旅行從頭到尾完全是個意外,旅程中也不停的出現大大小小的驚喜。雖然期中時一度十分煩躁、累、忙,而甚至讓我有點deny去準備這些東西,但事實證明,只要鼓起勇氣一直往前走下去,始終會有好事發生的。之後請也要一直走自己想要的道路上。」

因為不可能找到跟我們當晚看到的極光一樣或類似的明信片,所以都只能用平常店裡可以見到的極光照片姑且做為代表,不過這張極光明信片特別的地方是,這是在Seljalandsfoss瀑布上頭出現的極光。

這個瀑布位在環島的一號公路旁不遠的地方,除了是40公尺高的瀑布之外,因為可以從旁邊走到瀑布的正後方去(就像西遊記裡頭瀑布後方會有個水濂洞一樣,如圖),也算是附近的特別景點之一。而不知道冰島人腦袋裡都在想些什麼,居然在這瀑布的前方安排了兩盞大燈,晚上天一黑就對著瀑布打光,藉著瀑布水光的反射,整條瀑布頓時亮了起來,在沒有任何其他燈光的荒野,黑壓壓的背景襯托下,看起來就真的像是一條突然從黑暗中破出,從天而降的一條光龍,有種奇異的美感。

也因此,當我們還不認識這個瀑布,第一次在夜晚的一號公路上馳騁,路過此地時,還一度以為車窗外出現了什麼天生異象,怎麼會有一條亮晃晃的水柱突然矗立在荒野間,還差點以為我們看到了什麼奇怪的水龍捲之類的東西而為此驚歎不已…直到後來白天又舊地重遊,才發現原來這才是它的真面目。

這也算是旅行中的一個小插曲吧。

2009-06-13

考試。

似乎很久沒有更新網誌,來濫竽充數一下…:p

  ◇

下禮拜是這一年課程結束以後最大的考試,為了這個考試,我們在第三學期結束後還放了整整三個禮拜的溫書假...

整個考試一共分成兩部分:paper 1跟paper 2,各是三個小時。Paper 1主要是考term one十個禮拜的core course,對我們的course來說,主要就是包括流病、生統、health economics、policy,還有傳染病介紹與控制之類的課...這部份還算有個範圍可以準備。

不過Paper 2就真的是大哉問了。

這份試卷的設計,號稱是要測驗「每個學生在這一年全部的課程訓練下來獲得了些什麼」,於是考試題目的內容包山包海,完全無法預測...

我不知道學校能不能讓人把考古題全部洩漏出來,就只能分享一些以前考過的題目姑且讓大家試試看XD

歷年來考過的題目包括:

1. 你要如何調查一種透過血液傳播的感染病的感染途徑與散佈?你要使用什麼方法來控制該疾病在醫院和監獄中的傳播?

2. 為什麼現在非洲還有這麼多瘧疾?試簡述減低疾病負擔的策略該注意哪些重點?

3. 你現在是在中非鄉下的一位負責訓練當地醫生的區域醫療負責人,

a) 他們應該要注意哪些事情才能夠做到早期發現伊波拉或馬堡出血熱的流行爆發?

b) 如果他們在他們的區域裡頭發現了一個流行爆發,下一步應該要做些什麼?

4. 試概述傳染病監測系統的原則並解釋你在開發中國家建立一個有效率的監測系統時會採取的步驟,舉一個傳染病為例。

5. 全球化對傳染病的影響是什麼?什麼策略會被用來對抗這些影響?請舉例討論之。(類似的問題還包括討論全球暖劃對傳染病分佈和控制的影響…)

6. 你如何發現一個流感流行爆發的源頭?你會採取什麼措施來預防全球流感大流行?

7. 你被分派一個任務,內容是要在一個沒有相關設施的開發中國家建立學校的公共醫療衛生服務。試建議該服務應設定的主要目標、遵循的策略以及需要的專門知識。

剩下的懶得打下去了.....>"<

一來是實在太難翻,二來是越打越覺得自己不會的怎麼這麼多...(泣)。而且這些還算是相對來講好回答的問題了,更難的我根本連打都懶得打上來..orz


--
謎之聲:與其花時間貼文章,時間更應該拿去趕快好好唸書吧orz

2009-05-25

新型流感update

最近台灣因為終於出現流感案例,整個又熱鬧了起來,
正好我們學校老師前幾天做了一個簡單的演講,
報告目前他們參與的防疫工作的現況,
就分享一下我在我們學校聽到的資訊,
雖然我想大部分的東西可能有點研究的應該都知道了XD

其實我相信許多人心中的疑問會是:「既然新型流感致死率並不高,為什麼不乾脆視為一般流感就好,種種防疫措施和WHO是不是太過小題大作?」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不過其實種種防疫措施,
著眼點並不在於絕對的病毒致死率到底多高多低。

雖然之前三次流感大流行(1918,1957 and 1968),
大家講得很恐怖,
不過其實致死率也不高,
1918大約2%,1957跟1968那兩次大概都是0.1-0.2%左右,
比想像中要低的很多。

這次流感的致死率到目前為止的預估大概也是0.1%-0.2%左右,
跟以往幾次大流行差不多

那為什麼WHO還這麼重視這次流感呢?
第一是之前墨西哥亂報XD,搞的好像很會傳又死很多人一樣...
其次是這次流感是全新的病毒,人類對他的抵抗力很低...
(也慢慢有研究說有些人其實有些免疫力就是)
所以這次流感的attack rate大概是40-70%左右。
(歷次流感大流行大概也是這個數字左右)

我忘了大學的公衛課有沒有教什麼是attack rate了 XD
不過反正這個數字的意義是,
當一個傳染病進入一個「完全沒有抵抗力」的群體時,會受到感染的比例。

也就是說這次流感如果完全讓他傳開來的話,
全世界有至少40-70%的人會被感染。

雖然致死率只有0.1-0.2%,
不過以前全世界人口67億來算,
67 0000 0000 x 0.4/0.7 x 0.015 = 4000 0000 -7000 000左右。
會死四千萬人到七千萬人不等

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即使從疫情爆發第二個禮拜開始,
就有人說這個病毒沒有想像中嚴重,
WHO還是沒有放鬆警戒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問題則是醫療系統的承受能力
雖然致死率不高,不過以這麼高的attack rate來算,
以台灣為例,
流感流行如果正式大爆發,
全台灣的醫療機構會在這段期間內湧入額外大約:
2300 0000 x 0.4/0.7 x 0.015 =  14 0000 - 24 0000,
十四萬到二十四萬左右的流感病人。
這還是只算fatal cases,需要住院的人數只會比這個數字高。
即使台灣醫院再多,也還是會吃不消吧,
更何況是其他health system沒那麼好的國家。

就算大部分的人都只是輕症,
對醫療資源跟社會資源來說也是龐大的消耗...
更不用提可能會排擠到其他疾病的照護。

最後要講的是疫苗,
基本上WHO流感警戒等級除了做為各國防疫措施等級參考的標準之外,
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
一旦宣布調升為最高等級phase 6,
那麼各國跟疫苗製造廠商打的合約就會生效,
要求廠商全面製造新型流感疫苗以對抗大流行。

這就是有趣的地方了:
如果廠商全部投入生產新流感的疫苗,
那原本要用來對付秋冬出現的季節型流感的疫苗怎麼辦?
如果沒有疫苗,到時候季節型流感一來,
又會是另外一個慘劇...

可是要是太晚生產,
到時候產量又來不及用來對抗新流感。

所以到底要不要趕快生產新流感的疫苗?

其實這問題誰也說不準。

之前新聞大家很關心新流感到底疫苗做出來沒有,誰最快做出來
其實這個並不是最重要的點,
大家的技術能力基本上都可以做到在幾個月內量產疫苗,
什麼時候開始作?要作多少?做出來的要先給誰用?
這才是讓人頭痛的地方。

也因為這樣,其實仔細看就可以發現,
明明在日本也爆發社區流行之後,
是已經符合流感警戒升級到phase 6的標準了,
不過WHO還是遲遲沒有下決定....

關於疫苗的問題,
這篇報導也寫得很清楚,有興趣者不妨參考看看:
世衛大會,兩大陣營激辯H1N1流感疫苗研製

這幾天新聞為了該不該停課大家吵的沸沸湯湯,
連冠狀病毒之父賴教授也出來放話
只能說病毒到底致死率有多高,
並不是這次流感最讓人頭痛的問題之一。

WHO的反應方面可以參考流感會議的報告
(題外話,其實我覺得這份報告寫的很棒,簡潔明瞭,重點通通都有點到)

可以發現他們討論的重點並不在於這個病毒到底有多毒,
而是在於對人類會有多大影響。
所謂的impact,不只是死亡率多高而已...

 

延伸閱讀:

Summary report of a High-Level Consultation: new influenza A (H1N1), WHO

世衛大會,兩大陣營激辯H1N1流感疫苗研製, 鉅亨網新聞中心

全校停課是反應過度? 專家看法兩極

賴明詔:全校停課 反應過度

2009-03-31

John Snow Pub朝聖之旅。

R0013138
(這就是會員紀念馬克杯,請忽略後面亂七八糟的背景…XD)

轉眼間在這裡的第二個學期又結束了。時間真是快到人難以想像…第二個學期的課跟閱讀量比起第一個學期來,又重上許多,外加每五個禮拜兩門課程結束就有計分的考試,準備起來格外充實。於是日子就更是稀哩呼嚕過得更加快速了。

雖然已經很懶得寫週記了,不過原本是打算至少每門課結束時寫篇文章記錄一下所學的,只是上半學期一考完就立刻去Scotland玩了六天,回來又馬不停蹄的的立刻接上課更重的下半學期orz,好不容易到了現在才有機會坐下來好好寫點東西。

回到文章標題提到的重點XD:Dr John Snow,此人究竟是何許人物也?如果有人可以一見到這名字就馬上反應出來的話,想必當年的公衛真的有很認真的上課…XD,因為連我第一次在我們學校聽到老師提起這名字時,也還有點想不起來他是誰XD…

Dr John Snow,英國內科醫生。因為在麻醉藥上的發現以及對於倫敦霍亂流行爆發的研究,被視為麻醉學與公共衛生流行病學的先驅。我們念的是公共衛生學校,當然著眼的是他在公共衛生上的開創性成就囉,以下大概就是每個修過公共衛生相關課程的人,第一堂課都會聽到的故事:1854年,倫敦蘇活區爆發霍亂流行,當時Dr John Snow除了作了極為徹底的調查之外,還另外作了一項創舉(這大概就是現在GIS的前身吧XD),就是把所有的霍亂病例標在蘇活區的地圖上(就是下面這張圖),藉此推論出霍亂爆發與pump的關係,以及推測出霍亂病菌可能的散佈途徑:水源的污染。最後在疫情開始走下坡之時,他成功說服政府移走了可能為傳染源的pump,雖然這對疫情的結束可能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不過大家依舊普遍將之視為阻止疫情蔓延的一大工程,而這也是歷史上人類首次以公共衛生方法解決疾病傳播的完整記錄。(這裡有維基百科的介紹)

由於這件事可說是開創了後世公共衛生與流行病學方法之先河(我們第一學期的流行病學課的pratical,開宗明義第一章就是拿Dr John Snow的霍亂案例研究和這張地圖出來作討論!),所以後來倫敦政府就在蘇活區原本那座被移走的pump的原址,設了一個pump的複製品,並且為之立碑作紀念(不過現在已經移到原址的斜對面去了,原址的地方現在是一塊紀念牌子)。

而在霍亂爆發的中心,同時也是聚集最多病例數的那間屋子,則在後來被人買了下來,開了一間John Snow Pub,作為紀念之用。根據我們老師的說法,這間酒吧幾經轉手,十分曲折,甚至一度要被拆掉蓋成別的東西,聽到這消息的後世流病學家們(也包括我們老師XD)十分焦急,心想這麼重要的遺產怎麼可以被拆掉呢! 於是在一天內火速成立了John Snow Society,大義凜然的說服了當時買下酒吧的人保留如此重要的文化遺產,於是我們現在才能夠在當初爆發霍亂的原址喝酒聊天。

除此之外,為了紀念Dr John Snow,在每年Dr John Snow移去那座pump的紀念日那一天,也就是九月八號附近,society還會舉辦Annual Pumphandle Lecture給大家參加XD。只能說也許這就是英國人的幽默…XD

  ◇

因為我們這學期有門十分熱門的課:Epidemiology & Control of Communicable Diseases(這真的是我在這裡到目前為止最愛的一門課!而且我相信剩下兩門課也不會超越他了),講的就是傳染病流行病學(就是Dr John Snow研究的東西),而在最後一天考完試以後,由於又正好是整個學期的最後一天,於是早上考完試,下午對完答案後,我們的最後一堂課就是:到John Snow Pub去朝聖!一行人浩浩蕩蕩的由LSHTM大門口出發,一路穿過當年爆發流行的蘇活區,湧進疾病流行中心的pub去飲酒作樂!XD,從John Snow開始,到我們的老教授、沒那麼老的教授、還有學校裡年輕的新一代中堅,一直到還在嗷嗷待哺的MSc學生,全都聚集在這個流行病學的發軔之地開懷暢飲、說說笑笑,除了考完試真的很爽之外,也有種代代傳承的感覺。

最有趣的是之前曾提過的John Snow Society,因為教授本身就是中堅份子(他的會員卡編號是003…),所以一邊喝酒他就一邊拿著入會的表格和會員的禮物,順便向大家宣傳一下請大家踴躍入會XD。在這裡順便廣告一下:成為John Snow Society的終身會員只要10pounds!而且還附贈一個會員專屬的馬克杯喔!杯上還繪有精美的蘇活區霍亂病例地圖,以及傳說中的pump圖樣!聽起來是不是具有紀念價值又誘人呢?哈哈。

本著對流行病學的喜愛和愛湊熱鬧的天性,我當然是二話不說就把表填了交了過去(立刻獲得馬克杯一枚XD)。不過原來驚喜還不止這個…在我正式入會之後,老教授才慎重其事的跟我說:

「恭喜你!你現在已經成為具有悠久歷史傳承的John Snow Society的一份子了!你之後將會收到一張會員卡,上面有你的會員編號,同時這個馬克杯就是你的會員證明,破了你的會員身份就自動喪失,所以請好好保護他!」

理論上我應該現在要傳給你我們會員相見時,互相確認身份使用的秘密手勢!不過我不能夠在這種地方教你(左右張望),請你之後私底下到我辦公室來學!!」

哈哈,聽起來有沒有很像某種電影裡神秘結社在用的台詞…有那麼一瞬間,我覺得我自己好像加入了聖殿騎士團還是什麼奇怪的組織去了…XD,親愛的爹娘啊,我絕對不是故意的…

不過秘密結社歸秘密結社,其實老教授後來也跟我們說了,為什麼他們會這麼想要這個pub可以一直被保存下來?一方面是因為這地方的歷史紀念價值(全世界第一個有紀錄的公共衛生事件,就在我們腳底下發生),一方面則是他希望這地方可以變成全世界的流病學家公衛學者都認識的一個場所,於是當散佈在各地各自為了不同目標努力的大家某天恰好來到倫敦的時候,都會抽個時間來這個pub朝聖一下,然後意外的發現,原來坐在身旁喝著酒的大叔也是吾道中人,除了用秘密手勢熱情的打招呼之外,更可以一同暢談彼此在世界各地的精彩經歷。

聽起來是不是很棒的一個想法呢?哈。當聽到這番話時,我幾乎可以想像出也許過了很多年以後,我又重新回到這個酒吧,然後突然發現在我對面喝酒的大叔居然也是我們學校學長,大家開心的聊起在學校唸書時那段快樂時光的景象。

 

題外話:如果聽我講過我們學校故事的人就會知道,其實台灣是熱帶醫學這門學科真正的發源地…不過比對起公共衛生的起源地在英國倫敦遭受的對待,台灣現在還留下了什麼呢?想到煞有其事的有趣John Snow Society,台灣曾經擁有過的資產似乎早就隨著時間而被遺忘殆盡了…

 

延伸閱讀:

維基百科對Dr John Snow的介紹:中文 英文
John Snow Society

2009-03-06

佛洛姆:愛的藝術。

愛的藝術的圖像 

原文完成於:2001/11/22 AM 07:36:48
書名:愛的藝術
作者:佛洛姆


「一無所知的人,便一無所愛。」
--派拉西索斯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古代的大詞人這麼問著,「 愛是什麼?」多少千千萬萬的年輕男女們如此問著,「我將尋訪我生命 中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為了追求心目中理想愛情的徐志摩如此真情告白著,但這麼多人想了這麼久,愛,到底是什麼東西?不少人也這麼說著,愛,是和喜歡的人甜蜜的走在一起,愛,是為一個人無悔的付出或者,愛,是對一個人無微不至的關心等諸如此類。而這本書名為「愛的藝術」,自然讓不少癡男怨女們心生好奇,但
這並不是一本如同市面上許多作家用感性文字寫出打動人心的愛的故事的書。相反的,這本書一開始即提出不同於一般人們對愛的看法:愛不是一種本能,出自於本能的衝動而讓人一時陷溺下去而捨不得抽身的,是慾望;愛是需要學習的,是建立在己方或對方的人格所達到的成熟狀態。

這本書不單單提出了對於「愛」這個東西的新穎看法,同時也在探討「愛」這一個人與人之間眾多互動方式之一的東西時,深入的去剖析了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

要講到愛之前,得先從更基本的東西講起。由於人與其他動物的不同,人具有理性,他自知其為生命,而察覺到自己,察覺到他的人類同胞,因而知曉自己與他人之疏離,瞭解到自己之孤單(世界上只有一個自己)與無助,而亟欲打破這個隔離,以某些方式來達到和他人及外在世界的結合。沒記錯的話,這是屬於存在主義所說的,人誕生之際,是被拋出,他被拋出到一個不確定的處境,有點像是一個孤島,而每個人都是位在另一個孤島,或者說是,每個人都是另一個孤島,和其他人是疏離不相干的,因此與外界和其他人的結合,就成了人的基本需要之一。

消除這種隔離狀態方式之一,是狂歡迷亂,藉著暫時的亢奮狀態,如追求酒精或藥物的麻醉或性的狂歡,使得對外在世界的存在感消失,隔離感便隨即一起消失,而若是整個所在的團體或社會允許這樣的行為,那就沒有什麼問題。但若是所處的文化已將這種方法捨棄,與社會價值觀衝突的結果,採用這種解決方法的人在清醒之後,反而會因罪惡感和懊悔,而感到更大的疏離,然後又藉著同樣的方式來逃避這種疏離感,因而墮入惡性循環。作者這麼說,「只有性行為沒有愛情,除了短暫
的時刻之外,永遠無法溝通兩個人之間的鴻溝」,這讓人想到在許多小說中可看到的,作者會描述到的一個社會,紙醉金迷,人們在一場場的豪華晚宴和每晚不同的伴侶上追求麻醉似的短暫快感,又或者是如同進來藉由網路之便而大量產生的一夜情,多少都可作為這種逃避方式的例子。

而作者提到的第二種方法為追求一致化,與團體或社會的一致化。這是很直觀的一種解決方式:既然我因為察覺到和其他人之間彼此的不同而感到疏離,那麼是否只要很簡單的把這些相異點都消除,我就可以連難受的疏離感一併去掉?於是乎對於民族,對國家的認同,隸屬於某一個特定團體的歸屬感,以及追求與別人的一致(甚至是不一致),都成了消除這種疏離感的方式之一。

反觀現在社會上,許多人盲目的追求流行而不知為何追求,沒有個人主見就狂買所謂明牌,每個人都在講流星雨就通通衝去看,搞不好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流星雨,(不然流星雨又不是這幾年才有,為何獨獨這幾年才有如此熱潮?),以及之前的葡式蛋塔與麥當勞Hello Kitty玩偶的排隊熱潮,或許也都可以看成是這種情緒的作用。

那麼,更甚者,對於社會的價值觀的認同,是否也是因為此一解除隔離的需要的驅使所致?如聯考成績傑出的學生,填志願第一個念頭必非醫科之外無第二選擇,這是否也代表了這些學生在某種程度上的不敢反抗社會的價值觀,由於成長歷程一路走來與社會一致化(或者說是社會化)的結果,使得學生們缺乏另闢蹊徑的勇氣,而不知不覺的接受了師長和長輩們的價值觀,選擇成為醫生,這是否也是由於人類最基本的害怕疏離感所導致的結果?又或者,可能有人會說他選擇醫生是在眾多考量下,自己選擇的最好的一條路。那麼,會不會連你的這眾多考量,其實都是在與社會一致化以後的出現的結果?

再延伸下去,就會出現一個弔詭的結果:就如同作者在書中寫的,「大多數人甚至未曾察覺到他們一致化的需要。他們生活在一種幻覺中,以為他們是順從著自己的觀念與偏好,他們以為自己是個人主義者,他們以為自己的意見純粹是自己思想的成果--只不過他們的觀念正好與大多數人的觀念相同。」,也就是說,搞不好連追求與別人的不一致,其實也是另一種的追求一致。但是如果這麼說的話,那似乎沒有什麼不是為了追求一致了?究竟要怎麼作,我們才能從這種弔詭的情況跳脫?

先說到第三種達成結合的方式,創造性的活動,因為藉由創造活動,創造者將自己與他所認為的世界結而為一。但這種結合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結合,而狂歡的效果是短暫的,作者又認為經由一致化達成的結合是假結合,上述三種都只是片面的解答。完滿的解答則在於人與人之間的結合,在於愛。(->這種說法更奇怪了,因為若如之前所述,人似乎沒有辦法得知自己是否從一致化的傾向中跳脫,或者說是人總是在追求一致化的,而偏偏這種結合又是假的。就因為這樣,所以人才會總是無
可避免的對「愛」擁有嚮往,而渴望瞭解愛,獲得愛?)

而就如同大多數人所好奇的,愛又是什麼?作者對於成熟的愛的定義為:在保存自己的完整性,個人性的條件下的結合。愛是一種積極主動的力量,這種力量使得人與人之間突破孤立,但仍允許每個人保持他自己的完整性。在愛之中,兩個人變成了一個,但他們仍舊是兩個人。所以不同於一般的想法,愛的首要意義為給予,不為接受。給予不是我把東西給了另一個人,然後我自己就缺乏或失去了這件東西。事實上,給予是對於自身生命力的最高表現,你能給予,表示你己身生命力的旺
盛,有活力,並且足夠成熟而能夠對別人付出,你願意把自己的一切都分享給別人,同時,你也在別人對你的回饋中,獲得了讓自己更加成長的契機
。而在作者後來提到的兄弟愛、母愛中,也都昭示了這一觀念。

除了給予,愛經常還包括了幾個重要因素:照顧、責任、尊重、和瞭解。愛是主動關懷被愛者的生命與成長,對別人的需要的回應,同時照著他人原本的樣子去認識他,不用自己的主觀或意志加以扭曲,以及深入的瞭解。倘若對人的認識只在表面,則我們只認識到人與人之間不同之處,而這正是使我們互相隔離的地方。唯有真正的深入到人性核心的去瞭解,我們才能看到眾人相同的地方。

除了一般人所熟知的情愛之外,作者還提到其他不同對象的愛,如兄弟愛、母愛、自愛。兄弟愛本質上是對其他所有人類的愛,是對與其他人類的關懷、責任、瞭解、和改善其生活的希望。就我的看法來講,這有點近似於所謂的知識份子的社會責任以及志工的服務。那是由於體認到己身能力和人格成熟,而希望藉由給予和服務,幫助那些尚未能達到此種地步的人。母愛則是對於無助者的無條件給予的愛。而自愛則是藉由對於己身的瞭解和反省,所建立的對自己的生命、幸福、成長及自
由之肯定,有了此種肯定為根基,才會想要,並且有能力去愛別人。

至於眾人最關心的情愛呢?書中除了討論情愛與兄弟愛、母愛的最大不同:排他性之外,尚提出了一點常被人忽略的要素:意志。在現在的西方文化中,愛被認為是個人自發的,情感的反應,是由於個人突然被一種不可遏止的感情所掌握。所以有浪漫的一見鍾情、自由戀愛使得無數少男少女為之瘋狂,並且以在茫茫人海中找邂逅到最速配的另一半為愛情的最完美形式。帶就如同作者重新揭示的,愛一個人,不僅是強烈的感情--他是一項決心,一項判斷,一項允諾。如果愛只是建立在衝動和感情的基礎上,那他哪來的基礎去建立永遠相愛的承諾?所以要有一定的判斷和決心,才是讓愛情繼續的要素之一。但如果這樣說來,愛不就完全是意志和委身奉獻行為?一場愛情和婚姻中,男主角和女主角或許不必有浪漫的邂逅,不必一見鍾情,更甚者,也不用互相先認識,只要他們一旦有了「我們要相愛」的意志存在,這樣的意志即會保證它們之間愛情的延續。講的更荒謬一點,一個男生只要走在路上看到一個女生,並且下定決心,「嗯,我愛的就是她了!」,那他們之間就可能發展出愛情。

事實上,這種說法並不是沒有根據的,最好的例子就是我們中國古代的傳統婚姻方式:沒有自由戀愛,多半是媒妁之言。但常令人訝異的,這樣子的婚姻並不會造成怨偶滿街跑,相反的,不少自由戀愛的子女們反而會羨慕因媒妁之言而結合的父母們之間美滿的婚姻。現代嚮往自由戀愛的結果,使得人們常常忽略掉意志和承諾的重要性而不懂的對自己和對方負責,反而造成離婚率的節節上升。不過話又說回來,若全然忽略掉個體之間的吸引而只把愛情看成全是意志控制的行為也是太過偏
頗,事實上,若是媒妁之言的兩個人彼此連一點好感都沒有,反而互相
厭惡,那也只是多了一對怨偶而已。

(那麼就是說,只要遇到一個對彼此都有一定程度好感的異性,同時雙方都肯決定去愛對方,那麼就一切ok囉?愛情並不是如想像中的難以發生?那麼,這是不是又會陷入另外一個迷思:我們究竟是因為愛一個人而愛,還是只是因為單純的想要享受愛人和被愛的那種感覺所以才愛的?)

(又,就像之前一個好友在回憶之前一段苦戀的感情時,對於自己對那段感情的痴傻,他不停的反問自己:「為什麼我會那麼喜歡她?我到底是怎麼會喜歡她啊!?是喜歡她哪一點?我到底為什麼一直這麼喜歡著她!?」,這是不是也是多少出自於「意志」的結果?因為一旦認定自己喜歡上她就是喜歡上她了,不需要太多原因,抑或只是對於沒有結果的戀情的不甘心所以放不下而已?)

這麼一來,回過頭來看徐志摩的愛情,也許他始終追求不到理想的精神伴侶的原因,正在於他己身人格的不夠成熟,那麼他的追尋搞不好就真的只是枉然,而後來和陸小曼的婚姻,正是恰恰印證了愛情是雙方人格展現的說法。再看到他的原配張幼儀,或可算作是意志為愛情一大要素的實例,那麼,在她晚年時那一句:「也許,在志摩的一生中三個女人裡,我反而是最愛他的。」就更值得玩味了。

而講完愛的理論,作者佛洛姆隨即就西方文化的內容來討論對愛的影響。由於資本主義盛行的結果,造成人的價值不再在於他的特殊性,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個體性,而在於各種被基於利益導向下的各種所需的能力、技能。人活著不再是單純為了活著的喜悅,而是被當成一個貨品,一項完美的計畫來考量,把自己的生命當作是一項投資來體 ,而目的則是在現有的社會環境下獲得最大的利益,這些利益可能是金錢,可能是名聲,可能是任何受到社會價值觀重視的東西。因此,「生涯規劃」這種東西隨之盛行,為了要有最大的投資報酬率,一個人可能可以再十幾歲便計畫好二十歲是時要作什麼,三時歲時可能要作什麼,領多少程度的薪水,可能四十歲退休,五十歲時去環球旅行類的。甚至連你的人格和處事技巧都可以經過有技巧的訓練後,幫你在社會上打滾時賺取最多的附加價值。

在這麼樣一個情形下,愛情也成為類似的產品。有所謂「理想的愛情」、「理想的婚姻」,而這些往往都被描繪為合作順利的「二人聯隊」。妻子應該要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當老公華家的時候要放好熱水,工作太累忘了老婆生日要體諒他,丈夫要勤奮上進,懂得體貼老婆,努力賺錢。從這些我們看到了什麼?我們只看到兩個相處的很融洽,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而已。在這樣的愛情和婚姻關係之下,人們尋求的只是一個避難所,以逃避無可避免的孤獨感。他們在愛情和婚姻裡找到的,只是免於孤獨的避風港。那麼,當看到另一個更好的「港口」時,難保不會有外遇的發生。

而另一個要特別提到的錯誤就是:以為愛情意味著必須沒有衝突。但事實上正好相反,兩個人之間的真正衝突,是為了體驗彼此之間問題的深刻的內在真相,反而是要透過衝突才導致澄清,產生情感的淨化,而兩個人才能從這淨化當中彼此交流,學習到更多東西。這也和我知前 的想法不謀而合。我一直認為,就是因為對彼此的瞭解和信任,以及信 心,所以我們才敢把話說明白,敢於去面對彼此相異的部分,進而從這 裡頭去學習瞭解更多,得以互相成長。所以搞不好越是要好的情人或朋友,反而更容易有衝突產生。

至於如何實踐愛的藝術,這需要每個人自己親身去作,親身去體驗,進而從中獲得經驗而慢慢成長。畢竟,愛同時也是己身人格成熟的一種表現。而在佛洛姆自己提出來的幾點實踐藝術時所需的態度裡,有一項叫做專注,而他對專注的定義,卻不約而同的可以在之前數千年的中國文化或是在現今的思想裡找到類似的痕跡。如專注的一種練習,即是試著與自己單獨相處,去學習如何孤獨,因為只能依靠著別人的人,他所尋找的愛搞不好只是另一個柱子而已。專注同時也代表著認真的去做好每一件事,如果你全心全意的把自己的思緒放在每一件正在做的事情上,那你將可以發現每一件事不同的新面貌,你可以從生活中的小地方去找到小樂趣,小幸福,從小事突然獲得頓悟。而專注更代表著「活在當下」,亦即你不是活在過去的回憶,不是活在對未來的想像,你是活在你所存在的這一分一秒,同時你認真的使用這一分一秒。

再者,愛的實踐需要信心,或者說是信念。我們要擁有的是合理的信心,那是我們信念中的堅實確定的部分,對我們所重視的人有信心,對所追求的目標有信心,並且,對自己有信心,更甚者,可以說是對自己的一種信仰,如同小野曾在生煙井裡提到過的那樣。這樣的信心是來自於我們對自己潛能的成長的體驗,由於這些,我們體驗到我們的理性和愛的力量,而隨著體驗越深,我們的信心就越強。合理的信心即是建設性的人格。這即是成熟的愛的一大要素。

同時,要具備有無比的勇氣,要有敢於冒險的能力。流行歌曲的詞寫的好:「愛與被愛都需要勇氣。」我們要能夠有勇氣判斷某些價值是我們的無上關心之物,然後就堅定向其衝去,並且把所有的一切都投注在這些價值上。還有,永遠採取主動積極的態度,如果只是一味的懶惰或被動,是不會有任何愛找上門來的,因為你壓根就不曾主動去和別的人接觸過。最後作者把愛的藝術延伸到社會上,但這似乎是由於他對西方社會及生活的不滿,認為其走錯了方向,而應該有所導正,關於這點
就不再多說了。

這本書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觀念和看法,也解釋了不少人與人之間相處情形及各種事件發生的原因解釋,他也熱烈的討論著自由、正義和愛,同時也推崇人類的精神力量,努力的教導著人們如何自由而不至於孤獨,自愛而不自私。而對於這些觀念我們不一定得全部接受,但他提供了另一些供我們觀察這世界的角度,而值得我們好好省思一番。

 

2009年後記:

雖然這本書實在不是那麼容易入口,
不過他真的是我推薦書單上永遠不會被拿下來的一本書...
我一直覺得還好我是一上大學就把他看完了。

雖然現在回頭看自己八年前的文章實在有點難為情,
文筆和想法實在還有太多不成熟的地方。
(現在也不見得比較好就是(笑))
不過裡頭提到的許多東西居然還是那樣歷久彌新,
只隨著我自身經驗的增長,兩相對照而更顯得其中含意之深廣。

原來有很多我相信的東西是人家在一開始就已經告訴過我的呢,
人類果然是依靠經驗而學習的動物呀(笑)。

2009-02-28

總是站在蛋的那一邊。村上春樹演講於耶路撒冷。

這是村上春樹在耶路撒冷領獎時的演講:
Always on the side of the egg

我十分喜歡這篇演說,只能說他不愧是名小說家…

事實上我跟村上的想法一樣,有些事情是無關乎是非對錯而存在的。

就如同我上半學期修的課(Conflict & Health)裡頭講到Humanitarian(人道主義)時討論到的四個大原則:Humanity,Neutrality,Impartiality及Solidarity裡頭, 事實上完全沒有是非對錯的存在。

課裡頭也討論到NGO是不是應該擁有自己的立場? 講Neutrality是不是就表示NGO應該不涉入任何東西全然中立,像個不沾鍋一樣就好?

我覺得其中一個論點講的很好:NGO不是不能擁有自己的立場,不過他得向大家講清楚說明白,自己採取的立場以及為什麼這麼做。
(像MSF其實就是這樣...他不會試著去分是非好壞,但他有他自己的想法和立場。)

所以不管到底站在牆還是站在蛋那邊才是對的,我們都會選擇站在蛋的那一邊。這是我們的信念與立場。

村上春樹身為小說家這麼選擇,其實我覺得身為醫護人員也應該要這麼選擇。

稍微看了一下報紙對這件事的報導,其實都有點失焦...
我覺得這篇演講正好解釋了為什麼村上春樹值得獲得這個獎。


延伸閱讀

朱學恆翻譯的中文版

2009-02-22

吃在蘇格蘭。

因為某些不知名的原因,我們的蘇格蘭一行似乎幾乎每天都會嚐到不同的美食…所以在遊記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出現的此時,就先把吃的照片通通都貼上來好了XD。

首先是在Aberdeen,遇到很神奇的旅館以及很high的櫃臺小姐推薦的餐廳…

2492 Full English Breakfast 旅館提供的傳說中的Full English breakfast.

 

2468 Yorkshire Pudding
超巨大Yorkshire pudding。不過醬跟香腸都好好吃…

 

2457 Beer in Scotland
忘了是什麼名字的啤酒。

 

2470 Big Fish and Chips菜名也忘了,反正就是超巨大Fish and chips XD。Haddock原來是北海鱈魚…

 

2463 Scotch Chicken
某種雞,不過名字也忘了…XD


Isle of Skye上的小餐廳。

2676 Skye Lobster蝦蝦蝦蝦蝦蝦。Skye島上的。這大概是我有生以來吃過最鮮美活跳的蝦…

 

2675 Lamb
路邊小羊作的羊排XD。

 

2672 Steak
超好吃的牛排…一想到口水就會流下來…

 

2679 Talisker Whisky
在旅館底下的小酒吧喝到傳說中Isle of Skye島上自己出產的Single malt whisky, Talisker。

味道令人難忘。

 

 

 

2009-02-12

Seminar of Global Health Governance (without Taiwan).

2339 Seminar of Global Health

今天跑去聽了一場關於Global Health Governance的Seminar,據說請來的講者是WHO的某大頭,行程滿到好不容易跟他凹來一小時為我們講講話之類的。大概是因為WHO的名頭真的太響亮,又或者是教授的演講實在太吸引人,前來聽講的學生、研究員甚至我們學校的教授們把一間小小的教室擠的水洩不通,在寒冷的冬天悶熱度直比盛夏。

說實在的的確講得不錯,簡單扼要、條理清晰,而且點出不少值得思考的問題。不過除了一邊試著從他的演講中努力汲取吸收點東西之外,一邊聽著演講其實心裡一直忍不住有些感慨。

第一是我並不覺得以這樣的思考深度和能力,台灣會沒有辦法找出一個像這位教授一樣優秀的人才。不過事實上就是印尼有這樣的人才可以在國際舞台上執牛耳,讓我們學校的學生及老師們為了聽他一場演講擠破頭,而台灣不知道有多少優秀的前輩、老師們因為台灣的封閉而被埋沒在彈丸之地,不知不覺喪失了在國際舞台揮灑所長的機會…不管怎麼樣總是有點可惜…

其次是台上講的是Global Health Governance,但實際上台灣至今仍未被正式成為WHO的會員之一,連觀察員也還不是(不過IHR納入台灣以後實際情況應該已經大有改善就是),雖然教授對WHO在Global Health Governance這塊領域上能夠扮演的角色和可以做到的事情充滿信心,想法十分樂觀,但在台下以台灣人的身份聽來有時不免覺得有點諷刺…言必稱”Global”,不過卻獨缺台灣(笑)。

不過後者只是說說而已,畢竟這樣的想法太過於像個怨婦了(笑),並無助於現況的改進。在IHR正式納入台灣以後,也許下一步就是成為觀察員了,相信未來會有更多台灣可以發揮的空間。

 

延伸閱讀:

自由時報:台灣納入IHR 世衛稱我台北
中國時報:台灣納入IHR 中國去年曾在WHA提出


閱報心得:
1. 反正在野黨就是一定什麼都得挑點毛病就是XD。
2. 要期待台灣成為正式會員,也許直接宣布台獨還比較快...XD。

2009-02-08

Svartifoss.

24 Svartifoss

旅程的最後一天。我們來到了先前錯過的Svartifoss瀑布。
斷斷續續的落雪覆蓋了大部分可見的事物,頓時成為一片白色世界。
據說雪是會吸聲音的,
在大雪覆蓋的山嶺上俯瞰底下的大地,萬籟俱寂。
有種天地間只剩下自己呼吸聲的感覺。

It was the last day of our journey. We came to the Svartivoss which we missed last time.
Intermittently falling snow covered almost everything we could see and turned it to a white world.
It is said that snow could absorb the voice.
Standing on the top of the hill which was covered by snow, there is only silence as though the only thing left was the sound of my breath.

2009-02-01

Macaron de LADURÉE in London。在倫敦遇見巴黎小圓餅。

2135 Macaron de LADURÉE

2132 Macaron de LADURÉE

2136 Box de LADURÉE

Macaron, 傳說中的法國杏仁小圓餅。這間是發明它的百年老店LADURÉE
(簡單介紹可以看這裡。感謝某人血淚熱情提供XD。)

最初認識他是在2003年時自己到巴黎旅行的時候,不過說實在的,雖然我的確到了LADUREE的本店去朝聖了一番,但我已經完全忘了那時候的我見到這個小點心的高貴時,到底有沒有狠下心來買個一兩個帶回來嚐嚐…(我猜是沒有,不然我應該會一直記得(汗))。

雖然在倫敦買巴黎的有名點心好像有點奇怪,不過想到我下次再到巴黎或許真不知會是何年何月了,外加有人可以一同嘗鮮,路過時還是忍不住走進裡頭買了一小盒嘗試一番。

我只能說,不知道是因為他真的很貴所以才這麼好吃呢,還是這麼好吃所以才這麼貴…不過當玫瑰口味的macaron在我口中散發出一陣陣濃郁的玫瑰香氣時,我的確是有種自己吃下了一朵玫瑰的錯覺…雖然他外表酥酥脆脆但裡頭卻又軟嫩軟嫩的口感還是提醒了我是在品嚐一份糕餅的事實。

其實嚐著嚐著還真的忍不住有點想念那段一個人在巴黎街頭晃蕩的日子…

 

延伸閱讀:

Yilan:人人都愛Macaron?
巴黎的甜點店—Laduree
[巴黎] Laduree 經典杏仁小圓餅

2009-01-25

第十七週。LSHTM繁體中文版簡介XD。

532 Leaving

不知不覺就算到第十七週了。

如果沒有任何意外的話,我會在第三五週左右結束所有考試和課程離開倫敦,這表示我在這邊的日子已經過去將近一半了。

今天跟學長喝茶時才提到這件事,現在上的每堂課結束後都會讓我覺得很捨不得,
有一種眼看著自己喜歡吃的點心一點一點的消失,卻又沒辦法不一口一口吃下去的感覺...

在講最近上的課之前,我想也許先叉題去講點別的東西。因為大概是因為最近是申請學校的旺季,雖然我們學校在台灣實在沒什麼名氣,不過身為LSHTM目前唯二的台灣學生(可能是唯一碩士班學生代表XD),還是會有人找上門來打聽我們學校到底如何...雖然有時我會很想學沒意思的批踢踢版眾們,「請大家發問前先爬文」,
不過我認真的看了一下我的部落格文章,好像還真的沒有一篇文章是好好的介紹清楚我們學校和我們program的運作方式的...

為了怕大家真的不小心跑來念以後深深有受騙之感,我想還是多少介紹一下好了XD。

首先,我們學校既然稱為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
顧名思義,我們整個學校辦學的兩大重點第一就是熱帶醫學,包括基礎跟臨床都極盛;第二就是Hygiene,也就是公衛相關領域。

進一步的講,如果有對我們學校的網站作點功課的話(題外話,其實我們學校網站作的超棒的,真的是什麼資訊上面都有...),就會發現其實整個學校就是分成三大部門:
Epidemiology and Population Health 流病與族群健康
Infectious and Tropical Diseases 傳染及熱帶疾病
Public Health and Policy 公共衛生及衛生政策

這三大部門基本上就昭示了我們學校教學的三大主要方向:

1. 流病及其他學術研究方法,包括生統、人口學等等,基本上就是偏純學術研究的領域。

2. 各種傳染病和熱帶疾病的研究以及教學,包括基礎跟臨床都有。基礎的如分子生物學、基因研究、免疫學研究;臨床就是像台大醫院那樣的臨床研究與實務(我們學校有與熱帶病醫院合作)。

3. 各種公共衛生的議題,主要當然就是經濟、衛生政策等等。

如果是對國際衛生有興趣的人,看到這裡就會發現,其實我們學校並沒有任何一個部門或是組織叫做「International Health」。

我想就像我曾經說過的,可能我們學校所做的一切事情,本身就是international health的一部份。因為不論是這些教學或研究,基本上我們學校都是放在「全球」這樣的一塊脈絡結構下來談。比如說作熱帶醫學的研究,基本上就是放眼全世界有熱帶疾病的地方。談衛生政策或是經濟,也多半是以開發中國家的情況為討論為背後的脈絡架構,而不會只是講講書本上的定義和教條,大部分都是放在實務背景下來講。

當然這並不是我們學校的一切,有許多的研究與教學也是會以已開發國家的角度來談,也不是所有的project都是在開發中國家執行而已。還是許多地方就跟台灣的公衛研究所做的事情沒什麼分別。所以不管是不是對到開發中國家工作有興趣,
單就只講學術方面的表現,我們學校應該也是不差啦。

當然,如果是對到開發中國家工作有興趣的人而言,應該會覺得這裡是天堂吧...因為你路上隨便抓一個路人或是班上隨便一個同學,可能都是在NGO不知道浸淫了幾年的人,每個實務經驗可能都嚇嚇叫(當然這是對台灣人而言...)。就像我們學校自己介紹時一定會說的:這裡的學生就是這所學校最特別也最值得一提的地方之一。

在這三大塊領域之下,自然就會發展出各色各樣的master program,其多樣化的程度足令人眼花撩亂。不過基本上就是這三大塊領域再往細一點地方發展而已。

例如在Epidemiology and Population Health下,
就會有EpidemiologyMedical Statistics的MSc(Master of Science),
學的東西也就會比較偏學術研究,例如一些研究方法之類的;

Infectious and Tropical Diseases下,就會有最重點的Tropical Medicine & International Health(TMIH),還有Immunology等programs。

公衛相關的,自然就是最大宗的Public health(PH)和Public heal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PHDC)。

所以有人問我program要怎麼選比較好的話,我只能說,看你自己興趣和之後想要發展的方向囉。基本上這些program給的教學方向都還蠻明確的。

除了選program之外,其實在這裡學習的另外一個重點是你真正修到的課。

除了一些很專門的課程,例如你不是醫生不可能去上在醫院的熱帶醫學的課(還是會另外有不需要醫生背景的熱帶醫學相關課程可以上),你不作免疫學研究不可能去修個immunology的課,其實許多課程裡頭的學生都是混在一起上的。

舉例來說,我這學期選的一門Conflict and health,內容是在講述有關如何在conflict zone推展健康相關的議題,其原則以及其中可能會遇到的衝突、挑戰與討論。這門課可能就有我們program、PHDC、PH、以及TMIH的學生會選,甚至其他只要覺得這門課可能跟自己日後工作相關的program學生也會來選。

而基本上除了每個program都會有必修跟建議選修的modules之外,學校給的選課彈性是非常的大。

這也暗示著,雖然你念的是某一個program,不過根據你選的課,可能其實你學的東西會跟另外一個program的學生幾乎沒兩樣XD(我就是這樣^^")。當然這種情況不會那麼誇張以及那麼常出現啦,不然一開始分program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所以選program的時候,除了整個program的教學目標符合自己需求之外,其實program規定的課的內容也是會影響在這裡所學的一大因素。

這時候就不免要講講我自己的program。事實上我覺得我們program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存在...基本上我之前似乎也說過了,我們program跟其他的program不太一樣,相較於其他流病或是熱帶醫學、公共衛生、基礎研究,這些彼此都會多少都會有其專業科目的「縱向發展」的programs而言,我們program基本上是一個「橫向發展」的program。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傳染病控制,所以基本上所有只要跟"傳染病"扯的上邊的領域,都可以算是跟我們所學相關而可以修的領域。

所以我們大概是少數建議修課的清單裡頭,涵蓋領域可以從最基本的實驗室研究(寄虫、病毒、細菌都有)、研究方法、一直到臨床醫學、公共衛生、以及衛生政策跟經濟,幾乎學校的三大領域課程都可以涵蓋進來的program(當然有了廣度,犧牲的就是深度...)。

也就是說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從頭到尾都在學傳染病和熱帶病的相關實驗室診斷方法和防治;
也可能全部都選跟公共衛生和衛生政策相關的課,一堂實驗課都不選;
如果你是醫生的話,也可以跑去修人家在醫院開的臨床熱帶醫學課程XD;
當然老師們會鼓勵我們每一種都學一點啦,因為這本來就是當初設計出我們program的用意之一。

所以就會有這種情況:在我確定完所有我接下來會修的課以後,其實我發現根本就跟PHDC的建議修課快要完全重疊XD,除了整體學習的目標還是有差之外(還是會focus在跟傳染病有關的東西上),我根本就可以說是半個PHDC的學生XDD。

不過雖然這麼有彈性,也不代表就是卯起來亂選就可以了,事實上總共能選的課也只有六門,再加上衝堂等等,其實也不是那麼可以什麼都包,每堂課的機會都很珍貴,不能夠浪費...

總歸一句,還是看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最重要。一切都還是要以自己之後的發展和畢業後想從事的工作為導向來選,如果只是想什麼都沾一點但是什麼都不精,其實對畢業以後到底該怎麼走反而是種困擾。因為你拿不出東西說服人家,你在這所學校裡到底學到了什麼重要的東西。

當然這也跟每個人對這一年master訓練的定位有關係啦。總之人生就是一連串不同的選擇過程…

 

 

2009-01-17

THIS BUILDING HAS BEEN "LIBERATED"

2095 THIS BUILDING HAS BEEN

在野草莓學運上讀到這篇陳真在2001年就寫好的文章。不過似乎過了七年這篇文章現在看來依舊歷久彌新?(茶)

上頭這張照片是我上學時路過SOAS(倫敦亞非學院)照的:一群學生為了對加薩發生的事情表示抗議,於是就「佔領」了學校的一個展示空間,在窗口上貼了張紙大剌剌的寫著:

「這棟建築物已經被佔領了!」
("THIS BUILDING HAS BEEN CONQUERED!!")

對比以色列軍隊們的行動,既譴責也不失戲謔。
(不過我拍的時候已經改成「這棟建築物已經被『解放』("LIBERATED")」了就是」XD)

底下還有一張小海報說明一下目前活動的現況:
1. SOAS的領導人已經同意暫停了當前的展覽。
2. 我們想要讓所有人都可以看到這裡展示的東西,提供更多其他的角度而不偏差。
3. 我們還不被允許完全開放這個空間給大眾,這個我們正在協調。在這段期間請從窗戶爬進來參與我們。

這就是為什麼照片裡有個人正在爬窗戶的原因XD。

沒有太多激情、沒有肢體衝突、沒有大聲公喊話,沒有記者和和諧的政府官員、也沒有試圖攀附的任何團體,也不需要太多造勢跟宣傳。

就像某天我路過SOAS才突然發現原來正在辦日本週的活動一樣,某天上學才發現有這麼這群人用他們的幽默感十分生活化的表達著他們的想法,試著讓更多人知道不一樣的事情。

 

延伸閱讀:

陳真:說點社運的風涼話。
永遠吵不完的野草莓學運PTT2 action1106版

 

2009-01-12

The Medic's Guide to Work and Electives around the World.

上次提到有本書是介紹身為一個醫生在世界各地的工作機會,似乎有人很感興趣,拖稿拖了這麼久總算想到要來補完了…就是下面這本:

R0012088
(這本是第一版,第二版已經出了)

裡頭除了先不可免俗的介紹了一番為什麼要Working oversea、什麼時候來作這件事比較好,以及教你要怎麼樣尋找和申請海外的工作機會外,剩下的就是分地區列出每個地方的可能工作地點(主要當然是醫院)、可能工作內容、注意事項,以及住宿問題之類的。其實感覺就像是一本很齊全的醫院黃頁電話簿啦…

不過我查過了,裡頭列的工作機會裡頭,沒有台灣…

2009-01-10

Career affair.

572 LSHTM

之前的舊文章。有些禮拜沒有po週記就是因為其實寫了不少長文,把我可以花在寫文章的時間先用光了…(好啦,我知道這也是藉口orz)。趁比較有空的時候再整理一番。

今天學校辦了一場career affair,裡頭請了不少NGO來分享資訊,裡頭從最有名的MSF、Red cross一直到其他我完全沒聽過的NGO都有。

現在想起來,這搞不好是我這輩子第一次參加類似的徵才說明會耶, 這大概是我完全不知道在這種場合應該打聽些什麼問題和資訊的原因XD,不過看到眼前這麼多組織和可能的工作機會, 多少還是有種「未來這麼多的人生選擇就在我眼前」的感覺。

雖然大部分的工作我並沒有多少興趣XD

繞了會場一圈以後的感想是:

1/3之一的組織要找醫生跟護士,1/3要找「有經驗的」醫生跟護士, 剩下1/3找可以作其他所有事情的...

跟Medicines du Monde的人聊了一會兒後, 他問我, 'Are you a doctor?'

"Yeah, but I am just graduated from medical school."

'OK, so see you in the future :).'

後記:

largeC:
她們有要求哪種領域的醫師嗎? 還是只要有手有腳的就可? [m推 11/20 22:32

我還以為版上不會有人好奇這問題了說,既然有人問吃飽飯就來回一下。

第一還是先看你到底想作什麼樣的工作啦,老話一句,國際衛生百百種,醫生也不是只有看病一種用途。

在我昨天看到的NGO裡頭,有個組織的徵才訊息上就寫著要能看病的醫生,底下的說明是:

「醫生除了可以看病之外,同時也是領導團隊的人物,還可以組織一個計畫,推行公共衛生和健康教育,順便還可以教導其他health care worker,八拉八拉八拉...」

總之就是一整個醫生很好用的意思。

不過通常還是需要你去看病啦,其他的事情也有別人可以取代。

所以我們就假設現在討論的是要到發展中國家甚至conflict zone去救人的醫生好了。

MSF應該就不用多說了,有中文網站可以自行瀏覽,不過最重要的關鍵應該是他要求你要有一張DTMHDiploma of Tropical Medicince and Hygiene
順便也規定你要在某幾家熱帶醫學院拿。

其他沒有特別要求額外訓練的,通常第一個要的是GP,General practitioner,GP超好用的...

不過國內的醫生養成系統裡頭並沒有GP這種東西,勉強要說訓練過程(只有訓練過程)比較像的,大概就是家醫科醫師,不過台灣的家醫科訓練是怎麼樣,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而且台灣的家醫科醫師是family medicine,也不是GP。

如果要我說的話,我反而覺得外科醫師可以養成得最像國外的GP。

然後其他的也是可以用啦,
不過就沒辦法在MSF或是一些要求你要能夠單兵作戰的組織工作。

我問過一兩個組織,他們覺得可以派上用場的專科醫師包括:
Cardiac surgeon, pediatrician, physician(ID尤佳),optician勉強勉強,不過認真要說的話,只要你是個醫生,總是有可能有事情讓你作的,只是不會像前幾種醫生(尤其是GP,GP真的很好用...)那麼好用而已。

所以除了內科之外,其實另一個讓我心動的對象就是GP...不過國內幾乎沒有養成這種醫師的環境,我也因此曾經覺得外科是個可以考慮的地方。

總而言之,這篇文章的結論是:如果你要當一個在MSF或是MDM工作的醫師,而工作內容是在發展中國家行醫的話,最好用的專科訓練其實是GP,不是內科也不是外科,不過以台灣的養成來說,外科的訓練有可能讓你最接近人家GP的訓練(當然你自己要很有毅力跟決心就是) 。

但是如果把條件稍微放寬一點,只要你不要選個endocrine還是rheuma這種,
真的很難變成發展中國家主要關心疾病的專科,其實什麼醫生都ok啦。

至於其他二線科就通通打死了,一來是工作的狀況不見得會需要那麼後線的科,
二來是通常後線支援大家要的最多的反而是醫檢師。最好是可以作CBC加serology,會養細菌又可以找虫卵,還可以順便連血庫都一起管一管的...

喔,唯一一個例外應該是麻醉科。

沒辦法,外科醫師沒有麻醉科醫師,武功就廢了一半。

 


冰島行程。

10 Top of the World (這是在Jokulsarlon冰河湖(傑古沙龍湖)旁的山丘上的照片。拿來騙人進來看文章XD)

先把這次神奇冰島行的行程整理出來。希望有機會可以把照片跟遊記補出來…
(謎之聲:五年多年的北海道遊記呢?)

intinerary
環島路線示意圖。

12/21 倫敦飛冰島,雷克雅維克。

住:Rekyavik City Hostel

12/22 雷克雅維克觀光。在自家後院的動物園差點遇難。到Mall大肆採購食物和裝備。晚上去藍湖,猶如颱風天外海一般波濤洶湧的難忘泡溫泉經驗。

住:Rekyavik City Hostel

12/23 金圈之旅。暴風雪中舉步維艱的開車,某人的帽子成為此行第一個祭品。Geysir的沒力和Gullfoss的壯觀同樣讓人驚嘆。晚上直撲Gierland。

住:Gierland farmer's guesthouse

12/24 Skaftafell 國家公園。站在冰河口只有驚嘆的份。一路上太多奇怪小遊戲導致來不及走去另一個瀑布。還順便路過了黑夜中的Jökulsárlón(Jokulsarlon)冰河湖,當時就覺驚豔,沒想到只是我們有眼不識泰山。在Hali煮了聖誕大餐。

住:Guesthouse Hali

12/25 Jökulsárlón(Jokulsarlon)冰河湖。我在冰島最愛的景點之一。在這邊升了旗。前往不知道是什麼的Hot pot,以及第一次差點把小POLO操壞的神秘海邊。

住:Hofn YH

12/26 因緣際會下小隊又重新集合。一路開車遊覽了東部峽灣(此行第二愛的景)。晚上又是因緣際會的跑到Seydisfjordur小鎮,此鎮瞬間變成我們在冰島最愛的小鎮之一。

住:Seydisfjordur YH (Old Hospital)

12/27 米湖觀光。一路殺過Akureyri。在趕路的途中突然停下,於是發現了我們的極光小屋。

住:Stora-Gilja 小木屋。

12/28 送團員回Keflavik機場坐飛機返國。至此環島行程完成。下午市區shopping觀光。

住:Rekyavik City Hostel

12/29 東南區瀑布巡禮。原來那天晚上詭異的打光瀑布其實有個水濂洞。

住:Solheimahjaleiga

12/30 Myrdalsjokull 冰原雪地摩托車之旅。在白茫茫的冰原上奔馳,不亦快哉。雖然是此行最貴的一次花費,不過完全值得,大呼過癮。

住:Gerdi

12/31 登 Skaftafell 國家公園健行。回程又是因緣際會在Vik小鎮跨年…。

住:某不知名小屋XD。

1/1 逛小店shopping,想盡辦法回到Reykayavik。在YH熬夜整理照片和寫明信片…

住:Rekyavik City Hostel

1/2 飛回倫敦,因為班機延誤又shopping了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