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12

LSHTM生活第六週。選Module。

R0010450 
(這就是module affair會場的告示板,很簡單可是很實用XD)

大概是因為週記感覺還是寫給自己看的成分居多(應該也沒多少人插得上話吧XD),如果剛好週末有別的事的話,很容易這件事就被我拖到最後才作了…(我絕對不是又再找藉口拖稿,哈哈)。

雖然是這樣,還是把認真的部分跟玩樂的部分分開寫好了XD。

不知不覺在這裡已經超過第六週了,輕輕鬆鬆就打破了我在國外連續停留的最長天數。第五週課程結束後,這禮拜是Reading week,顧名思義,就是在期中放假一個禮拜,讓你可以好好的把之前緊湊課程中來不及唸完、以後可預期會堆積如山的further reading或是其他更多你想讀的東西,利用這段假期好好讀完。

當然這只是說好聽的啦…(茶)。

不過迎接第一個reading week,也正式表示我在這裡唸書的時間,已經過去五分之一了(這裡的學期安排是第一第二學期各分成上下兩個部分,中間夾了一個reading week,然後第三學期只有一半長度,剩下的是考試跟 summer project,這裡有圖為證)。這樣算的話就不免覺得時間真的過得太快,真的是沒有絲毫讓你可以鬆懈的時候,只能把握在這裡的時間認真學習。

第五週的課程不知道為什麼排的特別輕鬆,咻的一下就突然上完了,感覺沒在腦海裡留下太多東西…而即將邁入reading week的第一件重頭戲就是選"Module"。就像我之前提過的,這邊的課程設計叫做Module,每一門課就是一個module,時間設計上就是會在一段固定的時間內密集的上完。以之前提到的學期時間來說,其實第二學期(Term 2)就是以reading week為界分成上下兩部分,分別是C跟D,然後每個禮拜再以星期三中午為界,前半段就叫做C1,後半段就是C2,以此類推還有D1、D2、E1、E2。選課的話就是直接在C1這時段選一個module,其他每個時段也選一個,批哩啪啦一下子六個就選完了,也決定了你這一年剩下來的全部課程。

聽起來是十分簡單易懂!不過選起來就沒有這簡單了…主要的原因就在於:這些課程看起來實在都太誘人了!!每一個時段幾乎都同時有兩三門以上的課讓人看了會流口水,恨不得可以每一門都去上…而且又因為我們這個program實在選擇太廣的關係,從lab,public health(包括health economics/politicss),乃至clinical medicine、epidemiology幾乎全都有我們可以選的課程,五花八門更是令人難以下決定。

選的過程也很有趣,基本上學校在選課設計的這部份我覺得是可以給一百分的。一來是資訊完全透明,從註冊第一天學校就會給你一本學生手冊,裡頭先是洋洋灑灑列出所有部門在學校裡有開的所有時段的所有課程。然後再列出你所屬的program裡頭預設你應該選的必選、建議選修以及其他選修。每一門課都會有一份簡介,裡頭從開這門課的課的原因、目標、授課大綱、課程設計方式、課程內容一直到所需學習時間(包括課堂上和課堂外)以及評量方式,全都直接寫在上頭。

也許有台大的學弟妹們會覺得這些東西我們的選課系統上也都有啊。的確是這樣,不過差別就在於,台大的選課系統上每個欄位都有,不過通常是每個欄位都空白…而且另一個問題是,這邊的老師們是上頭寫了什麼就真的做到什麼,不過有的時候台大選課系統上的資料是「僅供參考」而已,其實更可靠的資訊往往還是前人的心得分享。

不過也許在數年來的建議和爭取後,現在應該有改善了吧?(畢竟我需要選課也是好久以前的事了…(遠目))。真正讓我覺得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學校還特地為了選課這件事,辦了一個叫做Module Affair的東西,顧名思義就是一個讓你有機會更瞭解這些課在幹嘛,以便做出選擇的活動。

在去參加之前我還一直在想,全部的課搞不好有好幾十種,一個兩個小時的活動要怎麼排時間才能讓Module organiser有機會把這些課全部對學生解釋清楚呢?想必只能隨便帶過吧,不過既然好歹也是個機會,姑且去之。

結果進到會場一看我就笑了,果然是認真的學術研究單位會設計得出來的活動XD,會場裡頭的布置就跟當年科展沒兩樣XD,只是大張的poster現在都小而美一點換成了A4規格的投影片而已。基本上就是在會場擺滿大海報板,每門課程可以分到到約一塊至半塊板子,然後要怎麼呈現課程內容讓學生知道看各自發揮了,更有趣的是每門課的organiser就直接站在板子旁邊推銷,只要你對課程的設計,或是上課的方式有問題,都可以直接發問,甚至還可以直接問「你們這門課學得到什麼呀?會不會都是一些理論而不實用的東西?」,「這門課是以實作為主呢,還是會有很多學術的東西啊?」,「我想要學的是什麼什麼,在這門課學得到嗎?」,「你們這門課看起來跟另一門很像耶,兩門課會有什麼差別嗎?」等等學生真正關心但是選課系統介紹上不見得可以看得出來的東西。事實上我十分喜歡這樣的活動設計,因為他真正解決了所有我在看課程介紹時會有的問題,也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學生在正式上課後覺得受騙上當的可能性XD。

不過話雖如此,其實我和其他同學們在參加過後的最大感想是:雖然知道了很多實用的資訊,但是更難選了…orz。

會覺得難選是因為選擇實在太廣,除了lab的東西是我實在沒有很有興趣去碰的,而臨床的課怕跟之前上的重複太多就沒意思之外,public health跟epidemiology對我來說都是很有吸引力,應該也會很實用的東西。而除了領域不同,授課方式也是問題,有的課程就是典型的lecture加上seminar,而有的課程就是標榜以group work為主,因為他們覺得這才是從事國際衛生,例如在WHO工作時你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告訴你你有多少資源,然後跟你合作的會是哪些人,給你一個目標,剩下的全部都靠你們自己發揮組織能力合作完成他。甚至連課程針對的背景都難以選擇:同樣是針對傳染病控制的公衛課程,一個是以開發中國家為背景,針對他們的問題下去作討論;另一個則是以已開發國家會遇到的問題為主,如surveillance、vaccine政策之類的。雖然講到國際衛生大家都會想到是要去開發中國家,不過其實有很多問題也是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都會遇到的,外加台灣其實算是半個已開發國家了,其實這些東西回到台灣也還是很實用,這麼一想就更難選了…

選課的過程讓我覺得好像又回到金馬影展選片單時候的那種感覺…一開始都是草草看完簡介,勾了一大堆看起來很喜歡的,然後蒐集時間資料,調查到底哪些OK哪些會衝到,最後又一遍又一遍的重看所有的資料,最可能最不喜歡的開始刪,一路刪刪刪刪到終於好像有個比較確定的結果出來…雖然今年沒有影展可以看很傷心,不過就當作有勉強回味過那份感覺吧(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