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11

開學第二週。

Image000 Image001
(這是用手機拍的宿舍和校園即景…在這裡洗照片太麻煩了,聊勝於無吧。)

我很認真的想要想個不一樣的標題了…不然說實在的,每個禮拜在標題數第幾週真的有點給他無聊…

雖然號稱是開學第二週,不過實際上這週才是真正課程的開始,也就是說,從今天開始,我得要開始接受每天數小時以上的英文課程連續轟炸了…不過英文的問題之後再提,先稍微講講這裡的上課方式好了。

我也不知道是全英國的學校都會這樣呢,還是我們學校比較特別,總之我們的選課很簡單,比起當年在台大選課還要第12345678外加ABCD的算時間卡位,這裡的課(其實他們稱為module,因為我們可以選什麼課其實都是一個module一個module設計過的,時間先天上就卡的十分巧妙,根本不用我們自己操心…)十分乾脆,一門課就是一個半天,早上或下午,又因為第一個學期是核心課程,基本上我們能選什麼都被設定好了,所以根本也不用擔心主要的幾門課會有撞時間的問題,選課單(沒錯,雖然IT設備很高級,不過我們還是用很復古的選課單)上面已經列好你可以選的選擇,打幾個勾交出去選課就結束了。既不用煩惱通識怎麼選學分才夠,也不用擔心課太熱門選不上。

(其實我強烈的懷疑前幾堂課教室一直在第一堂課前改過來改過去的原因,就是因為隨著選課人數的破表,所以我們要換到更大的教室去…)

乍聽之下,一門課就是一整個半天,好像上起課來會累死人…事實上完全不是這樣。這也是我覺得這裡的教學跟台灣最不一樣,也最有趣的一點:那就是所有的課程設計基本上都是一半上課(Lecture)一半討論(Practical group或是Seminar),基本上設計都是一開始先給你上大約一小時的課,然後下課半小時,順便讓你有時間散步到practical group或seminar的教室(沒錯,就是得要空半小時才夠…詳情容後再述),然後再開始後半段的討論課。

上課的內容就是一般的上課,至於討論課的內容就五花八門隨設計課程的人怎麼發揮了,但是絕對是跟之前上課的內容有點關連(講到這裡就讓我想起當年的大體跟大體小組討論…),等於一半的學習是你上了一小時的課,剩下的另一半就是讓你馬上試著從他們給的習題或個案討論中去應用前一個小時學的東西,自己做習題並且跟同學討論互相推敲學習。討論課時會把全部人拆成10-20人左右的中組,討論課進行時也許再拆成4-5人的小組,於是所有的人都很難在討論時裝死…事實上很有趣的一點是,其實根本也不需要擔心有人會裝死,因為大家真的都還蠻愛講的…這跟我在台灣上過的小組討論實在是差上太多(我只有大六以後的類似討論課才覺得真的是在討論東西),大家似乎都十分習慣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針對彼此不同的想法激辯或溝通,可能他們從小就是這樣上課吧。

像昨天一整天教授幫我們安排了TB(Tuberculosis,結核病)的課,早上就是由三位TB的專家先幫我們上課,這三位一個是現在在秘魯Peru推動TB的防疫計畫,一個是自東南亞、南亞的TB專家,也在印度推動過TB的計畫,另外一位我忘啦…不過這位講的內容才是我覺得最有趣的,她講的是Socio-economic status與infectious disease,也就是TB的關係,之前完全沒有人會講到這種…其他兩位講的也十分精彩,從最基本的TB介紹到TB的防疫可以怎麼做,又會遇到什麼問題,為什麼一直效果不如預期,一路講到抗藥性跟防疫政策的關係等等。只能說聽了一上午的課之後,完全可以理解為什麼TB會是這麼現在熱門的題目,因為裡頭實在牽扯太多東西了!其牽連之錯綜複雜,每個環節都值得大家努力上七八年吧…而且就我一連串聽下來的感想是:其實根本沒有任何問題真正被解決…

下午就是一整個開放大家自由討論,講者讓大家針對早上的課程繼續發問一會兒之後,就大概把大家分成四組,分別丟了兩個題目給我們,題目大致上就是簡單敘述了一個情境,例如我們這組的情境就是一個低收入的國家,據當地報紙說法,HIV感染比率日漸提高,而這個國家的聚落主要都是散落四處的小社區而已,人民又習慣四處遷徙,北邊還有鄰近國家跑來的難民居住的難民營等等,就只給了簡單到不行的敘述,然後要我們試著討論要如何設計TB的控制計畫…到底要做什麼全都要我們自己設計自己決定自己想,一整個自由到不行。

當然題目底下還是有給一點點引導啦,例如我們覺得TB會不會是一個問題,是的話優先順序又是如何等等,如果照我之前大二到大四的小組討論經驗的話,大家看到有這些問題正好,就馬上題目分配分配,每個人負責一題找出答案然後簡報一下就可以了。不過我們這組討論起來完全不是這樣,題目給的條件設定少到不行,很自由,大家就真的天馬行空地開始大發議論…例如講到應不應該針對哪些人設計防疫計畫,一下這個說應該要針對難民營下手,一個又說應該針對當地居民,另一個又說應該針對會到處遷徙的族群,每個人都洋洋灑灑一大篇理由,搞到最後45分鐘結束我們連那些引導問題都回答不完,還差點來不及整理我們的討論內容好報告XD。

所以要說課表好像很滿嘛,又不是真的這麼滿,因為你不是坐在座位上聽一整天的課,有很多時候你是需要念點資料、動一下頭腦,然後跟同學一邊解釋一邊辯論一邊溝通的,所以一整天下來也不會覺得很緊湊…

要在台灣真正做到這樣的課程設計,我想應該還是很難吧。一來LSHTM雖小(只是一個衛生與熱帶醫學院,人員編制我想絕對不會比台大醫學院加公衛學院來得龐大,當然學生也不會有我們來得多啦…),不過他們在「教學」這塊上的投入真的是有目共睹,之前曾提過,我們program有四門核心課程可以選,分別是basic epidemiology、extended epidemiology、health economics跟health policy,這四門課全都有討論(實習)課,每門課至少都是分成十組甚至更多,而每個討論小組都會有一名討論教師在一旁給予指導,每個禮拜都是這樣…其人力資源投入之大不難想像。其次我覺得真的就是一個風氣問題,在這裡上課,就是會讓你覺得提問題是很自然的,老師也都很喜歡你問問題,甚至不問問題還會覺得很奇怪,每堂課上完幾乎都還可以有一二十分鐘都在回答同學的問題跟討論,大家也很習慣發表意見。在台灣真正能夠讓我有這種感覺的課堂,實在是少之又少…

結果回顧正式上課第一個禮拜,讓我覺得最困擾的就是語言問題。老師的上課內容還好,至少內容抓到八九成應該還沒問題,雖然很多時候我常會擔心自己又漏聽了什麼小細節…不過如果老師講到一半突然叉題,或是同學突然提了什麼問題,往往就很難抓到他們到底在講什麼了…,尤其英語為母語的人真的是一點都沒辦法體會母語非英語的人的痛苦,講起話來之快的…不過我暫時也還想不到什麼辦法好解決這個問題…

話說回來,有時候我也會想,對一個幾乎沒上過英文會話、聽力甚至口說課(說實在的,我的法文會話課搞不好都上的比英文還多= =,所以我的法文遠比英文爛但是敢講…),空中英語教室沒聽超過三天就半途而廢,生平第一次跟第二次比較真的會長時間用到英語是在馬拉威跟黑人(一樣非母語)跟印度藏人喇嘛(還是一樣非母語o.O)的人有一搭沒一搭溝通的人來說,就這樣直接把自己一個人丟到倫敦來,或許也是很不怕死…我甚至覺得念碩士搞不好還遠比念博士有挑戰性= =,因為這裡的碩士得每個禮拜上滿禮拜一到五扎扎實實充滿演講和討論的課,而博士一來課修的極少,平常做研究龜一點也只要跟指導教授哈拉就好…

在申請學校前,我的確有想過自己的英文好像沒有想像中好,要是沒申請上那就再多念幾年英文再出來也好。但這種想法馬上因為我覺得就算我在台灣再住個十年,我也不可能多認真去精進自己的聽力和口說而被否決掉了。不過這樣半調子的英文就跑來的結果,就是當課程簡單一點或是已經是我之前摸過一點的東西時,就好像是在上英文課一樣,然後如果講的太難或真的太閒聊,我又會因為感覺沒有聽懂每個字而覺得很不踏實…在前兩天真的都是一些很基本的課程(好吧,說穿了就是對我來說太簡單XD),我甚至感覺自己根本是來這裡上一門超巨大的英文課…XD

結果上到最後覺得最踏實的一門課居然是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因為裡面幾乎所有的內容都是我絕對聽的懂的XD(也因此我才發現,其實那些我沒抓到內容的閒聊,似乎也真的只是在閒聊…XD),一整個聽起來就很有成就感。

(也因為這堂課,我發現我似乎是班上唯二的有牌醫生之一…(汗))

不過這樣偏臨床的課程也有有趣的地方,那就是雖然台灣號稱熱帶國家,甚至是熱帶醫學發源地(這是真的,不過還是詳情後述XD),可是在我們的醫學臨床教育上,真的是完全沒有在注意熱帶病這一塊…寄生蟲跟一些台灣幾乎看不到的傳染病,大二大三照本宣科非上不可的上完後,之後就幾乎不會再提起他了。結果在冷的要死的倫敦完全不是這樣,只要討論到傳染病,寄生蟲跟那些少見的傳染病一定也會被提出來講,雖然他們當然不會被歸在最常見的病那類,但是絕對也不會忽略。例如講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的課,最後居然還會煞有其事的講到ascarisis,strongyloides還有paragonimiasis…除非在之後認真的在醫院聽ID conference,一年也許可以聽到個幾次,不然我想這些名詞應該幾乎不會出現在任何肺部感染的內科課程投影片上吧…

對熱帶的台灣來說,這些都是罕見到根本不需要注意的疾病,反而對英國人來說卻是值得正視的鑑別診斷之一,這真的是很有趣的現象…事實上在這裡兩個禮拜下來,我聽到看到的寄生蟲和罕見熱帶傳染病名詞次數,大概比我大四到大七全部加起來都還要多吧XD。

事實上英國本土是不見得真的都會有這些案例出現的,不過英國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SHTM卻是公認世界上最好的熱帶醫學院,我想這是值得我們好好想想的。也許這些病在台灣的確也真的不是那麼常見或主流的疾病了,但位在溫帶的英國都可以發展得這麼好了,台灣事實上應該具有比英國更好的條件可以在這個領域大展手腳,就算先天上累積的資源跟優勢就先輸一半了,但至少在熱帶醫學院大家只知道倫敦跟曼谷的現在,要成為世界前三名絕對不是什麼難事吧,絕對比進入世界百大還要來得容易…更何況我們跟附近的東南亞、南亞國家這麼近…

不過話是這麼說,我想即使再過十年,台灣的熱帶醫學應該依舊會是冷門到不行的領域吧。

這個禮拜的課程就在稍稍讓人重拾信心的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中結束了。結果才一下課就有人登高一呼要找大家去pub飲酒作樂…(才下午三點多耶orz),反正我暫時也沒別的事,就抱持著觀摩的心情去參加了…

我只能說酒真的是很好用的東西…反正一杯下肚,平常再怎麼不太講話的同學也會變的很high…難怪外國人這麼喜歡去pub,其實我覺得跟大學生很愛去唱KTV一樣,都是想找個機會high一high發洩一下,差別只在於酒精的多寡而已。

一邊喝海尼根(居然比我想像中好喝)一邊認識了兩個很有趣的新朋友…一個是隔壁nutrition的program跑來插花的,他之前在廣東(沒錯,就是中國廣東)當英文教師待了一年,然後跑去把東南亞玩了一圈,才又回來繼續唸書(題外話,我的同學裡超多這種人的…要嘛是去旅行,不然就是去參加某NGO在第三世界的program,邊工作邊玩,狠狠的玩了一兩年來又回來唸書),因為他學過一點中文,聽到我是台灣來的就一整個high,差點跟我兩個人在pub當場教起中文來…根據他的說法,在倫敦教中文,一個小時時薪可以到40 pounds…

另外一個則是美國來的同學,根據他的說法,他的grandmother是日本人(我不知道是祖母還是外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他好像很喜歡亞洲的東西…像他拿他用的日誌給我看,居然是香港出的繁體中文版XD(根據他的說法,這是在米國的china town買到的,我只能說china town真的是很神奇的地方…),內容就跟我們可以在久大看到的花俏學生日誌沒兩樣,他還翻到後面的香港地鐵圖、常用電話表、生活小智慧(總之就是學生跨年手冊裡頭會有的那些東西)之類的要我翻譯給他知道XD,然後他用的東西、包括筆、筆袋、零錢包,居然都是San-X出品的…像是Hello Kitty跟黑白豬之類的,連耳環都是Hello Kitty耳環,一整個非常有趣…XD

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居然問我,我的英文說的很好耶,我們在台灣是不是都會用英文啊,還是我從小到大學了多久?聽到這句話真是差點沒掉下眼淚來…居然可以被美國人說英文好…不過我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跟他說,其實沒有那麼好啦,上課還是同學提問我還是有很多會聽不懂…沒想到他給我的回答居然是:「沒關係,因為我也不是全部都聽得懂,很多時候我也不知道他們在幹嘛」XD,聽到這回答,頓時有種吾道不孤的感覺…只差沒有跪下來跟他結拜了…orz

總之一整個禮拜就是在這種有的時候覺得有點挫折,但有的時候卻又覺得其實也沒那麼糟糕,起起伏伏的心情下過去了。最大的感想就是其實時間真的比我想像中還要快上好多喔,我覺得到時候我一定會覺得一年怎麼過得這麼快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