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0-29

小小留學生生態觀察日記W4 @LSHTM

結果還真的寫到第四個禮拜就拖搞了…

也不知道為什麼,上禮拜的後半段開始覺得有點悶。也許是因為到倫敦正式滿一個月了,上課也上了三個禮拜,新鮮感消失了;也許是因為看了強者某網誌,回頭看看自己實在還差得太遠,感覺突然有點洩氣;也許是因為看到一樣曾經在國外唸過書的人寫的文章,雖然寫的跟台灣完全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就是突然無可救藥的想念起台灣的一切來,然後轉頭發現自己真的只是一個人在這裡的這個事實。

也可能只是一個月固定會出現一次的週期性心情低落而已。

週末時和同學約好了去看the Tower of London,據說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不知不覺世界遺產攻略數目又加一),不過似乎不是記載什麼好的歷史就是。

如果對倫敦觀光有點研究,就知道參觀倫敦塔其中一項重點就是,有大鑽石看!

倫敦塔的珠寶房裡頭收藏了倫敦皇家使用過的各種精緻的貴重物,例如歷屆國王女皇的皇冠,皇家權杖,湯匙之類,只要是皇家使用過的東西,幾乎全都是用黃金打造,然後上面鑲滿五顏六色令人眼花撩亂的珠寶,閃耀的直叫人頭昏。據說還有顆世界最大的鑽石。真的是沒有親眼看過這些珠寶,不會知道為什麼人們這麼喜歡他們…

不過看著這些珠寶,我不禁想著,到底是為了什麼,英國的人們可以輕易的收集到多如牛毛的珠寶來裝飾他們的皇冠、權杖、寶劍(這些就算了,連湯匙都裝珠寶是怎樣),明明英國本身是這麼一塊貧瘠到不行的土地…我想答案很簡單:「殖民地」。仔細看珠寶的介紹就會發現,很多都是從當年的殖民地運回來的。看著皇冠上密密麻麻的寶石,我想也許我可以想像當年英國人發現他們可以「殖民」這件事時有多麼興奮,應該是有如進到一座寶山裡頭一樣開心吧。無怪乎英國艦隊在之後立刻食髓知味的席捲了整個地球。也不難想像當手握殖民地如此無窮無盡的資源時,當年的英國到底可以多麼意氣風發。

回到學校生活上來,也許就跟我一開始提到的一樣,上課上到第三個禮拜,一方面是新鮮感逐漸消失,一方面也是體認到更多事情,所以這週的課上著上著,常常我的思緒就會不小心不知道飄到哪裡去。

前幾個禮拜因為畢竟是蜜月期,說來說去好像都在說優點,那麼這禮拜就講點缺點好了。

一開始我好像提過這裡的研究還是課程本身就真的是很「國際化」,很多東西雖然英國自己沒有,不過還是有人在做在研究,感覺就是真的放眼全球。不過課上多了就會發現,其實這只是「英國的國際化」而已。

課堂上講到疾病的流行區域、研究工作、或是推動專案的地方,其實很大一部份都還是跟當年日不落國的殖民地息息相關,例如常常可以聽到的幾個地名:奈及利亞 Nigeria、烏干達 Uganda、獅子山Sierra Leone甘比亞 Gambia,幾乎全都是之前英國的殖民地(事實上我一堆非洲同學也都是從這些地方來的),聽久了就會發現其實很少可以看到跟亞洲或是東南亞有關的工作,有的話可能也是在馬來西亞、新幾內亞一帶吧,唯一的例外大概是印度(不過一樣都是前英國殖民地呀orz)。

所以與其說這些工作是「國際衛生」,不如說這是以「大英帝國」角度來看的國際衛生,同樣是國際衛生,可能以美國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國際衛生工作,又會是另一種角度,著眼的地方、關心的疾病與國家也不一樣,畫出的地圖也會截然不同。英國有英國版的國際衛生,美國有美國版的國際衛生,中國大陸也可能有自己一套不同版本的國際衛生,事實上是一個國際衛生,各自表述。

發現這點後我才真正體認到,為什麼有些人問他怎麼會選擇這所學校時,他的答案會是「我想看看與美國不同的觀點」。

不過這也表示,其實大部分的同學們都是因為自己生長的地方,或者以後想工作的地方跟英國有所連結所以才來這裡唸書的,亞洲學生少得可憐(除了日本最多,不過日本人也是不知道為什麼似乎很喜歡到非洲工作的一群)。

(事實上除了跟前殖民地的連結之外,不知道為什麼,也許是因為WHO總部在日內瓦的關係,WHO跟歐洲的連結還蠻強的,這也表示號稱執歐洲公衛牛耳的我們學校其實和WHO的關係也很密切。)

所以這就呼應到羅一鈞學長之前的留言了。其實台灣不是沒有特有的疾病,也不是沒有值得端上國際台面的東西,其實真的要講的話,台灣也絕對值得很多人來這裡推動疾病防制計畫,或是作某某疾病的流病研究,只是台灣沒有跟國際(說是國際,其實往往就是那幾個大頭啦)接軌而已,只是單純的被忽略於眾人的眼界之外。我們既無法靠邊站,也沒辦法自己硬幹(ex中國),因為我們甚至連是不是一個具有獨立主權的國家都沒人知道。

這多少也讓我對未來感到困惑起來。我可以在這裡很努力的學習,試著伸展我的觸角,甚至想辦法往眼前所有可能的方向去發展。不過這麼做的結果,一來是會十分辛苦,因為對一個連離開英國兩天都要申請兩天簽證的人來說,這並不是一個自由度很高的世界,而且幾乎等同要向完全未知的地方奮鬥。二來是這樣一來要能跟台灣作連結就會有一定的難度(包括生活、家庭和工作都是),因為台灣先天上就不被參與在這個世界之內。最後則是如果我選擇回到台灣的話,在這裡的經驗到底可以對我以後在台灣想作的事情可以有多大助益?我不希望這一年來這裡就只是單純的長長見識而已。

(講著講著又覺得其實這就是逸如之前說過的東西XD,只是時地背景換成英國而已)

其實讓我對未來感到困惑的地方還有很多,這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不過上課時間到了,這禮拜的週記就姑且留下一點尾巴吧,留點東西給之後的週記用,反正再過三天又要準備寫下一篇了…

 

 

 

2 則留言:

  1. 花一年就算只有長長見識,還是很值得的。
    你的觀察仍有些可補充之處:
    站在大學看世界,容易只看到大學有接觸到的國家或所謂『殖民地』。
    我去過的馬拉威,有英國(Liverpool)、美國(UNC)在做HIV和malaria研究,加拿大與法國兩處的MSF各在一地做HIV治療計畫,德國人在做週產期計畫。所以,站在非洲國家看世界,會看的比較寬廣。若你能進入WHO、UNICEF、UNAIDS等等的機構,看到就會更全面。
    你以後不會只是個在醫院或診所裡庸庸碌碌的醫生,這樣太可惜了。有很多你現在可能想不到的角色,有一天自然會找上你。兩岸休兵,台灣可能近期能進WHO當觀察員,你的未來其實有無限可能。打好基礎,把外語、研究方法學好,與其擔憂以後,不如期待驚喜吧!

    回覆刪除
  2. 哈哈,學長說的是,其實我在寫完這篇週記以後就試著把這些想法給推翻了,畢竟我的觀察還是可能有點太以管窺天了。還是把握機會多看多學最實在。
    這禮拜我的兩位同學才各自分享了之前的工作經驗,一位是在美國CDC,另一位就是在WHO...不過在WHO的這一位似乎對WHO有不少意見XD。台灣可以成為觀察員是真的嗎?如果是真的就真的不失為一個好消息...畢竟WHO是政治化最高的地方之一...話說該同學提到要在WHO找到工作佔有一席之地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國籍! orz

    回覆刪除